比的意义
【字体:
比的意义
作者:佚名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2    更新时间:2022-01-12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354页,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求出比值。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知道比是两个数相除,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相比产生一个新量;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辨析生活中的比分与数学中的比是不同的,理解非同类量相比的比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课堂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课反馈,导入新课  

1.谈话:课前我们自主学习了《比的初步认识》的微课,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比。(板书课题)老师在黑板上写(a:b,这是比吗?  

2.请根据微课学习,结合a:b介绍关于比的知识:前项、后项、比号、前项除以后项、比值等。  

3.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比”?(学生交流)  

二、创设学习情境,自主探究  

1、认识倍数关系的比  

1)探究同类量的比。  

谈话:老师这儿也有生活中的比,和面的时候,面粉和水的比是2:1,假如按这个比取面粉和水,你会吗?我们来试一试。  

提问:假如老师去200克面粉,水要加多少?,那取了200克水,面粉会是多少呢?还可以这么取面粉和水?(板书数据)  

谈话:在和面的过程中,面粉和水在不断变化,有没有不变的?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小结:面粉一直是水的2倍,面粉和水的倍数关系是不变的。看来,比还有这样的特点,前项和后项可以不断变化,但倍数关系不变。(板书:倍数关系)  

2)辨析数学中的比和比分的不同  

出示辨析材料:和面做馒头时,面粉和水的质量比是2:1  

              照片的长宽比是4:3  

              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1  

              搅拌混凝土,石子、沙子和水泥的质量比是5:3:2  

提问:这些情况中的比,有没有面粉和水那样的变化特点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照片的比:  

结合学生汇报,进行现场演示。  

第一次变化:长原来4格,变成8格。提问:老师是怎么放大照片的?有什么感觉?  

第二次变化:要使照片不变形,宽应该怎么变?(变成6格)为什么?  

小结:看来照片长和宽的比是4:3,确实也有这样的特点。  

混凝土的比:  

结合学生汇报,提问:根据这个比,可以怎么配料?  

学生举例。  

引导:如果不按这样的关系搅拌混凝土,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  

谈话:是呀!如果不按这个比来搅拌混凝土,我们的工程就会不安全。想一想,比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谈话:这个比有些奇怪,有3个数,你怎么看出倍数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石子与沙子、石子与水泥、沙子与水泥三组倍数关系。  

谈话:像这样的比,我们称为连比。既然3个数能比,那4个数、5个数呢?(都能比)  

3)辨析比分  

辨析:足球比赛的比分,能像和面那样变化吗?2:1可以写成4:2吗?  

你觉得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现在你有什么结论?比分的变化是怎样的?  

引导:我们来模拟男生队与女生队比赛,看看比分可以怎么变化?  

组织活动,(教师板书0:0)现在比赛开始,女生队先得1分,现在比分?(板书1:0),女生队又得1分,比分变成?(2:0)接下来的比分可能是几比几?能确定吗?男生队得1分,比分变成(2:1  

引导:我们来看比分是怎么变化的?(随机的,不确定的,没有规律的)  

比较:观察和面和比分两种情况,还有不一样吗?(引导看0  

引导提问:比分中可以出现0,而和面的比中能出现0吗?为什么?  

照片中的长和宽的比和混凝土原料的比,能出现0吗?  

学生作答。  

小结:是呀!比分只是得分的记录而已。我们数学上应该研究哪种比?  

根据学生回答,将比分的比从课件中去掉。  

2.丰富比的认识  

1)认识不同类量的比  

出示课堂练习。  

下面信息中有比吗?如果有请写出来。  

我校有男生658名,女生631名。      

婴儿的头长占身高的1/4  

小明看一本书,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同样多。  

爸爸用50元钱买了5千克苹果。  

学生自主思考作答,用平板拍照上传。  

教师浏览学生上传情况,谈话:第题,我们意见比较统一,都能写出比。重点我们来讨论第题。老师发现这题有写出比的,也有没有写的。先请没有写比的同学说说想法。(单位不一致,比出来的不是倍数关系)  

再请写出比的同学也来说说想法。  

小结:这个比不是倍数关系,前项是总价,后项是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可以得到?(单价)这个比值有了新的意义,表示单价。除了同类量可以相比以外,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同类量也可以相比。  

这里的比不是倍数关系,而是产生了一个新量。(板书:产生新量)  

引导: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怎样求速度?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  

讲解:速度=路程÷时间,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必须相关联才行,这样,比的结果就是一个新的量,比如这道题,路程和时间的比就是速度。  

在这道题里,路程和速度的关系用比怎样来表示?路程和速度的比就是什么?(学生回答)  

不同类量的比也有很多。(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3、总结比的意义,回顾感知比的好处  

师:数学上的比有同类量的比,也有不同类量的比,结合前面的例子,你对数学上的比有哪些理解呢?   

谈话:“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为什么喜欢用比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呢?  

小结:用“比”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简练  

4、探究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师:数学上的比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学生交流,除法、分数)那么,比、除法、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表格,先独立思考,再同位两人共同完成表格,拍照上传。  

   

联系  

区别  

  

比的前项  

:比号  

比的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思考与讨论:  

比较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三、练习巩固,促进理解  

1.判断  

AB5倍(B不为0)则有A:B=5:1(           )  

长方形的长3分米,宽2分米,长与宽比是23 (         )  

从学校到少年宫,甲用了8分钟,乙用9分钟,甲和乙每分钟所走的路程比是8:9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不能用比来表示。              (       )   

学生用平板作答,教师根据反馈数据有选择地让学生讲解。  

2.选择  

①吴倩身高1米,她妈妈身高是165厘米,吴倩和妈妈身高的比是(             

A.1:165       B.10:165       C.100:165       D.1000:165  

六年级二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A.2:3           B.3:2          C.2:5                D.3:5  

3.小侦探  

成年人的脚印与身长的比大约是1:7,现场有一个脚印是25厘米,你能帮助警察叔叔推算出这个人的大概身高吗?  

平板抢答,并说说是怎么推算的。  

4.看谁找的比多  

                                                

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比,把你找到的比写在课堂讨论群中,和同学讨论交流。  

四、课堂总结,加深认识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又有什么新认识?  

教学科研录入:wanghongxin    责任编辑:yanzi 
  • 上一个教学科研:

  • 下一个教学科研:
  •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