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概念课课型思考
【字体: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概念课课型思考
作者:yuouping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22    更新时间:2015-02-03

教学目标:  

1、 通过“拉一拉、比一比”的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 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 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认识线段的特征。  

2、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跳长绳、拔河)  

问:这两项体育活动都用到了什么工具?绳子。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提问:现在我们的桌上都有一根毛线,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  

2)请学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指出:小手捏住毛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来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5)问:一定要是直的才能称为线段,弯的就不是,说明线段有什么特点?生:说明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拿一根长的毛线,捏住不同的位置形成线段。  

师总结:老师的手捏在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线段,看来老师手捏住的两端很重要,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谁能快速反应,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教师板书)  

3、线段特点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对线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全班闭上眼睛想,教师边引导全班一齐说一说)  

师:现在你们能根据线段的特点快速判断出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吗?  

小结:线段不管是横着放,斜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是直的,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  

4、找线段  

我们同桌合作一起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并且指一指。  

5、数线段  

讲述:教室里有线段,生活中有线段。其实很多图形中也有线段,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打开书本60页,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数一数这些我们熟悉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6、折线段  

1)谈话:小朋友说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折纸的游戏吧!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  

任意的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2)提问:你能这出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吗?你能这出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吗?  

3)小结: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我们了解到线段有长有短。  

6、画线段  

1)谈话:小朋友们学的很认真,不但认识了线段,数了线段,还折出了线段,想不想来画一条线段啊?  

2)提问:你觉得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自己在自备本上画线段。投影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全班讨论。  

3)师演示:先把直尺紧贴在书或本子,沿着直尺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再在两端分别点上端点,为了简洁美观,可以用这样的小竖线来表示,注意小竖线不要画得太长。你学会了吗?  

出示画线段儿歌,全班齐读学习。  

5)根据儿歌和示范再次在本子上画线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连接两点画线段  

2、连接三点画线段  

3、连接四点画线段  

4、连接五点画线段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课型思考:  

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概念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内化,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展示出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进行了有选择地尝试、探索,发现运用以下策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颇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中用科学方法从感觉到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形成。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少,如果教学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困惑、迷茫,难于接受,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投其所好,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游戏、悬念等情境中慢慢进入思维轨道,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出示了体育活动的两张图片:一张跳长绳、一张拔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线段的教学。  

二、加强实践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和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结论获得的过程。例如,感受线段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的时候,让学生动手拉一拉毛线,相互指一指端点,通过操作,更能理解何为线段。  

三、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是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活动的复杂过程中的。  

教学科研录入:yuouping    责任编辑:jljh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电话:0510-86338683。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