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及概念课课型总结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复习旧知
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的分与合。小朋友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是什么?生回答。老师左手有几支笔?生回答,右手有几支笔呢?生回答,师:1支笔用数字几表示啊?生回答,2支笔用数字几表示啊?生回答,师:老师左手和右手的笔合在一起一共有几支笔?生回答。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
三、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
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谁能将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讨论交流: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在一起,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为什么是5个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
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板书: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
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
“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
“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
“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小结: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还经常参加有益的课间活动。这里有几个女孩,几个男孩,他们一起去做什么?谁会连起来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玩荡桥?(加法)
② 板书: 1 + 2 ,“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谈话: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好,小动物们也纷纷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向大家学习。(多媒体出示)
你们看,谁来了?(生答),原来是鸡妈妈带着3只鸡宝宝过来了。
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谁能将图中的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
你会列算式吗?(板书: 3 + 1 )3 + 1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你能说出3 + 1 = 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生答)
2、送信游戏,规则:请几个小朋友当邮筒,手中拿有数字卡片;另请一组学生每人拿一张算式卡片当邮递员,请学生把卡片送到对应的邮筒里。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观察,看图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七、课后延伸: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 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课型总结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5以内分与合的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学生的实际经验,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学生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进行5以内加法的计算。教学中确立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
5以内的分与合复习。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材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校园里原来有3个人在浇花,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5个人,这一现实情境用算式表示就写成3+2=5,这里的3表示原来有3人,2表示又来了2人,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5”表示一共有5人。而后介绍了加号和算式的读法,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由于学生还不会提问题,所以可以在叙事的过程中,运用“合起来”“一共”等词语表达意思,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再次创设学生玩荡秋千的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三、 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练习的教学我以书本为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送信”这一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组织教学比较到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学生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但是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最后的作业布置的较仓促,指导不够到位,今后的课堂上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