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复习》教学设计
徐金娟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2、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条理地巩固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得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和面积交上了朋友。
二、知识梳理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了呢?(含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请同桌2人根据这3方面一起来回忆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含义:例如,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计量单位(进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3个面积单位。 你能利用某个熟悉的东西来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呢?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一般是100。
(3)计算方法:还记得长方形面积=长×宽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吗?
这是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铺, 沿着长可以铺8个,沿着宽可以铺5行,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一共多少个面积单 位,也就是面积是多少。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呢?
如果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么求宽?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么求长?
(4)那周长和面积一样吗?
计量周长是长度单位,一般用米、分米、厘米做单位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说得真好!同学们对面积和周长分得很清楚,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1、判断题
要求:看到题仔细思考,想在心里,知道答案就举手。
2、表格题
判断题果真难不倒大家,那你们会填这张表格吗?
(二)综合练习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面积和周长的知识呢?
2、这是一幅老师很喜欢的十字绣图
求木条的长就是求?求玻璃的大小就是求?
直接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来啦!
3、这是马小虎做的一道题目(指明读题),仔细读题非常重要哦!他做的对不对呢?同学们来做回小老师,给马小虎批阅一下,如果对了就打钩,如果错了就在下面订正。
交流:面积做对了吗?没有问题
求篱笆全长为什么错了?跟题目中的哪句话有关?看来这句话很重要,平时我们在做题时,可以把重点的地方圈起来。
某某小朋友做对了吗?这道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面积就是按长方形的面积来求,但篱笆的长度是3条边的总和。
一面靠墙围有2种情况,王大伯为什么这么围呢?
同学们,这是一道长方形的的变式题,在解决问题时,要仔细读题,不要乱套公式。
4、那你们自己做一题怎么样?(指名读题,仔细读题非常重要哦)
交流:这位同学非常好,把重点的地方圈出来了。
这道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5、同学们,你们能告诉马小虎做题的好方法吗?
6、接下来,我们就用好方法来做这2题:仔细审题,圈圈重点,找找有什么异同,想想解题的关键。
这2题其实都和3个数量有关系:一块的面积,块数。总面积,都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三)拓展练习
1、王大伯有2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了,王大伯给儿子们分地,他给了2个儿子同样长的篱笆去围长方形或正方形菜地(不靠墙),老大想:反正篱笆是一样长的,怎么围菜地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他是这样围的,老二呢是这样围的,你们觉得呢?
篱笆的长度相同说明围成的长、正方形的周长相同。那周长相同的长、正方形面积怎样呢?我们可以通过例举来说明。
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从宽是1开始想起。
2、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类似这样规律性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举-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途径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论文有关面积与周长的知识。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藏着有关图形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