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介绍动物朋友。抓住典型特征进行形象、生动的介绍。
2有条理地描写自己的动物朋友,通过具体的情境写清楚动物朋友的特点。
3在介绍和描写动物朋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情境写清楚动物朋友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习作
1、同学们,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当和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人往往会褪去全部的伪装,以更纯真、更自然的面貌去对待一切,那画面格外温馨、感人。
2、请看图片:这些图片是不是也让你回忆起了与动物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的动物朋友。
3、板书:我的动物朋友 朗读习作题目,突出“朋友”
二、 明确要求,建构文脉
1、明确要求
(1)师引导: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2)课件出示要求,指名读。
(3)导: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习作要求。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写清楚它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2、指导选材
(1)师引导: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呢?读读课本中列举的几个情境。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
情境一
星期天放羊回来,发现我最喜爱的一只小羊不见了,我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
指名读。“最喜爱”说明我跟小羊感情深厚。
“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说明小伙伴不知道羊的特点,“我”需要向小伙伴介绍出小羊的特点。
我是怎么向小伙伴介绍的呢?指名说——我要跟小伙伴强调,小羊的左眼圈是黑色的……这是在介绍小羊的什么方面?外形特点
我们要仔细观其形,介绍好动物的外形特点。板书:观其形
外形特点包括哪些方面呢?(身体、皮毛、脑袋、耳朵、眼睛、嘴巴、四肢、尾巴等)
情境二
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
邻居不了解如何喂养“我”的小狗。“我”需要向邻居讲清楚小狗喜欢吃什么。
指名说——我要给邻居讲清楚,我家小狗特别爱吃肉……这是介绍小狗的吃食特点。 我们要知其性,知道动物的生活习性。板书:知其性
生活习性包括哪些方面呢?(吃东西、活动、玩耍、休息)
情境三
我们家就要搬到外地去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猫。
“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猫” 同学不了解“我”的小猫,“我”需要向同学讲清楚小猫的什么特点,才能让同学喜欢并收养呢?
指名说——我要给同学讲一讲小猫的可爱……“可爱”小猫的典型特点。我们要描述我和小猫之间发生的趣事。板书:述其事 互动故事
3、总结:刚才的情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我的动物朋友。
u 观其形。(介绍动物的外形特点)
u 知其性。(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进食、活动、休息等)
u 述其事。(介绍“我”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等)
4、除了情境中给出的三种动物朋友,你还有哪些熟悉的动物朋友?
(小白兔、小鸡、母鸡、小仓鼠、小金鱼、小乌龟、最熟悉的就是猫和狗了)
三、习得窍门,方法引领
1、怎么才能让你熟悉的动物朋友展现在大家面前呢?当然要先写好它的外形特点,这儿有两个小窍门:
(1)描写有顺序。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几部分,根据小动物的不同情况既可从整体到部分描写,也可由部分到整体描写;部分描写时候按照从前到后,也可从上到下。
(2)描写有特点。虽然动物的外形有许多部分组成,但描写小动物的外形时,切忌从头到尾把每一部分都进行面面俱到细致的描绘,这样就像记“流水账”,费力不小,效果却不好。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善于抓住所要描写小动物的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部位,进行重点突出。
2、方法引领
(1)过渡:习得了窍门,我们就要学会运用。请同学们看描写大公鸡的片段。我们要
观其形: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指名读
出示:
这只大公鸡真漂亮!胖乎乎的,身穿花花绿绿的彩缎,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格外耀眼。红得似火的鸡冠竖在头顶,像是戴了一朵大红花。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是那么炯炯有神。淡黄色的嘴巴尖尖的,很有力的样子。两只大翅膀伸开时像两把大扇子,偶尔扑腾几下,呼呼生风,把它身旁的土都吹起来了。瞧,大公鸡肯定也注意到了,连尾巴都翘起来了,它可真容易骄傲啊!
这段话写出了大公鸡外形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公鸡的外形特点?(圈出)
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呢?(小作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条理非常清晰)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羽毛像彩色的绸缎、鸡冠像大红花、翅膀像两把大扇子)(拟人:穿着彩缎、骄傲)
师小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公鸡的外形十分漂亮。写出了小作者对大公鸡的喜爱之情,仿佛大公鸡就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这样的观察和描述,真是有趣极了!读了这段话,谁能说大公鸡不漂亮呢?
(2)接下来看描写动物特点的片段二
知其性:选择动物生活习性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写,要写具体,突出重点。
出示:
从此,那根木棍成了小狗的磨牙棒,它在自己安逸的小屋里享受的啃着,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碎成了渣,它的牙齿应该也被磨得可以碎金切玉了。这还不够,我的鞋子袜子也难逃噩运,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湿漉漉、破烂不堪的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兴叹”了。
这段话写了小狗的什么生活习性?(磨牙)
从哪些方面来写具体的呢?(啃木棍、啃鞋袜)
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享受地啃着,啃得口水淋漓”这里把小狗当作人来写,那根木棍就像一根美味的骨头似的,吃得津津有味呢!
“鞋子袜子啃得湿漉漉、破烂不堪”我也没有责备打骂我的小狗,只是望狗兴叹,宠溺之情溢于言表。“望狗兴叹”是什么意思?好像在说真拿你没有办法)
师小结:小作者仔细观察了小狗磨牙的特点,“喜欢啃木棍”“常啃得口水淋漓”“我的鞋子袜子也难逃噩运”生动刻画了可爱淘气的小狗形象,也表达了我对小狗的喜爱之情。。
(3)述其事:选取一两件最能体现“我”与动物之间亲密友好的事来写。
出示:
我同虎子和咪咪都有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它们俩抢着到我床上去睡觉。在冬天,我在棉被上面特别铺上了一块布供他们躺卧。我有时候半夜里醒来,神志清醒,觉得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压在我身上。一股暖气仿佛透过了两层棉被,扑到我的双腿上。我知道,小猫睡得正香,即使我的双腿由于僵卧时间过久,又酸又痛,但我总是强忍着,决不动一动双腿,免得惊了小猫的轻梦。
这是大作家季羡林写的《老猫》中的片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季老是个怎样的人?(爱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师总结:你们看,这一大段文字,就写了我和两只小猫一起睡觉的事。因为爱猫,所以我强忍着酸痛也不愿打扰小猫的美梦。这件事虽小,却让人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所以说,只有结合生活实际,写出生活细节,才是好文章。
3、通过刚才的三段描写动物特点的片段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1)介绍动物朋友的外形时,我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
(2)介绍动物朋友的特点时,我会抓住主要特点详写,次要特点略写。
(3)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我的作文更生动!
(4)我要写出和它在一起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写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4、我们掌握了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那么具体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这次的作文呢?(列好写作提纲)
l 开头:先概括地介绍一下所写的小动物的名称,可抒情或直接点题,也可创设情境来介绍。
l 具体特点 外形特点:脑袋、耳朵、眼睛、嘴巴、毛色……
l 习性特点:吃食、睡觉、玩耍、鸣叫……
l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小动物的精神品质等。
四、佳作赏析,自由习作
1、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可以是全面介绍,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再到人与动物亲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选侧重于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描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掌握了这些写作小窍门,同学们就赶紧动笔,写一写让你印象深刻的动物朋友吧!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主要是通过描写和叙述展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世界。教学下来,有以下四点感受:
成功之处:
1.及时捕捉学生语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当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我及时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体现亲密关系、朋友情谊的词或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语言印象,为接下来的动笔作好铺垫。
2.及时归纳和整理学生的习作思维。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往往内容比较散乱,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梳理,把散乱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别纳入“观其形”、“知其性”、“述其亲”三方面,便于学生习作思维的形成。
3.在反复对话中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对情感的知觉。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打通了学生的习作命脉,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有感觉,对朋友间的情谊有知觉。
4.在交流与评改中,我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关注体现人与动物间浓浓情谊的描写。通过二度展示,学生实现了习作语言的增量,习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文中习作提示的内容去设计。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评价的不及时,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的调动起来。
2.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不够,师生之间还是有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