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和欣赏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近——灰椋鸟(读题)。看,这就是灰椋鸟(出示图片),一开始作者眼里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生齐读)
2、是呀,有什么好看的呢?一点也不美,但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眼去看一看。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林场,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候灰椋鸟的归来。
二、观灰椋鸟归林
过渡:周围静得出奇,看!灰椋鸟开始归林啦!
1、灰椋鸟是如何归林的?请同学们赶快拿起课文,好好读一读文章的第4自然段,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心去感受。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己读一读,圈出关键词,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a、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盘旋:理解词语,感悟灰椋鸟的调皮。
(2)陆续:体会灰椋鸟归来时非常有秩序。
(3)投入:与“飞入”对比,突出灰椋鸟归林的轻快急切,以及刺槐林在灰椋鸟心中就像是母亲、家一样。
(4)指导朗读
b、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可以是文中的词,也可以是自己的话。(随机板书:壮观)能说说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吗?
(1)排空而至:密密麻麻的灰椋鸟似乎排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来,读出这种气势。
(2)整群整群:不是一群,而是好几群合在一起,一整群一整群地飞过来,多壮观呀!
(3)“大部队”:你想到了什么?(空军、飞机、黑压压的一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成千上万的鸟儿从我们头顶飞过,像一大片阴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4)老远:从很远的地方就听到了鸟叫,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5)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真多)想象一眼望不到头的情景。“巨大”有多大?
(6)一批一批:飞过了一批,又来了一批,看得人眼花缭乱。
(7)浩浩荡荡:读了这个词,你又想到了什么?(滔滔的江水,大批的军队)鸟儿像潮水一般飞涌过来,黑压压的一片,真是——浩浩荡荡。
(8)没有几分钟:来得多,来得猛,来得快。
(9)这样多的鸟你还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它们的气势?(排山倒海、遮天蔽日、万马奔腾、雄伟壮观)
(10)读出壮观的气势。指导朗读。
看着如此众多的鸟,却能秩序井然地排成队伍归来,这怎不令人称奇?同学们拿起课本,让我们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吧!齐读ab
3、你还听到了什么?
c、出示:“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同学们,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此时你的感受还是刚才的壮观、气势磅礴吗?
交流:①它们像一群好朋友在一起说心里话,很温馨。
②灰椋鸟之间很友好,它们生活得快乐。
③林子是它们的家,在这个家里,它们生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随机板书:温馨)
(2)多可爱的鸟儿呀!灰椋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听,先回来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 ——又像——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
(3)作者听懂了鸟儿的话,你们听懂了吗?鸟儿在说些什么?(互相倾诉、呼唤、互相应和)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儿又会怎样应和呢?(同桌或4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① 你和同伴们一起回来了,在高兴地谈论什么呀?
② 现在你就是那只先回来的鸟,你怎么呼唤未归的同伴?
③你是那只先回来的鸟妈妈,你快快呼唤未归的儿女吧!
④后到的鸟儿们,你们听到同伴和母亲的呼唤了吗,怎么应和呢?
鸟儿们,林中有了你们的鸣叫,真是热闹呀,你们在林中快乐吗? (快乐)
(4)再读这句话,读出温馨、快乐。
4、多美的归林图呀!作者从“一开始”写到——,从“一小群”写到——,从“先回来的鸟”写到——,按照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写作顺序写得多有条理啊,让我们再来感受鸟儿归林时的壮观、温馨吧。师生合作朗读第4自然段。
三、赏灰椋鸟闹林
1、夕阳渐渐西沉,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中嬉戏,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挑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看看这群可爱的精灵又在干什么?
2、交流:
a、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还记得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怎么此时的灰椋鸟竟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呢?好好读读这一句,谁能解决这个疑问。
交流:①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更映红了灰椋鸟,它变成了金红色的了,多美。
②它们有的刚刚落在枝头上,又有的扑棱棱地飞起,充满了活力。
③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随机板书:美丽)
(2)说得多好呀!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
b、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百鸟争鸣”只是指一百只鸟在叫吗?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那些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这就是——百鸟争鸣。(读句子)
(2)“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指什么?(灰椋鸟的叫声)让我们一起想象,这么多鸟一齐鸣叫,还像什么?(像铜管齐鸣,震耳欲聋;像飞瀑撞击岩石;像汽笛齐鸣;像万马奔腾) 谁再来读读百鸟争鸣的情景?
(3)指导朗读。这真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队,它们正演奏着大自然的乐章!齐读
(4)此时的树林因为有了这些鸟儿更富生机,此时的树林是热闹的。
(板书:热闹)
3、此情此景,作者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看着这热烈而喧闹的场面,你们又会欢呼些什么?
4、的确,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都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吧!(齐读整段)
四、析鸟的乐园
1、灰椋鸟快乐地生活着,多么自在,多么悠闲,它们生活得树林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树林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a、“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b、“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关键词:“铺上了”“软绵绵的”“近百亩”“郁郁葱葱”“高大的”“人工”
(2)有了茂密的树林,才有这么多可爱的灰椋鸟,瞧,它们回来了,因为这里是它们的家,这里是它们的乐园。
五、品人鸟和谐
1、那么是谁为鸟儿们创造了这美好的家园呢,是——许许多多的林场工人,爱鸟的人们,在这里,人和鸟是多么和谐呀!所以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引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就是这么多的林业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才使这里成了鸟的天堂,成了它们的乐园。作者徐秀娟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她爱鸟,连不起眼的灰椋鸟在她的笔下都是那么有灵性,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动物的姑娘,为了这份爱,她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寻找受伤的丹顶鹤时,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仅23岁的生命。
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谱写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3、欣赏歌曲,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要说吗?徐秀娟走了,可她爱鸟护鸟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相信大家再来读这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生读第6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1、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我们要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让我们记住这个爱鸟的人——徐秀娟,记住她的遗作——《灰椋鸟》,记住她的话——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齐读)
七、作业
课后读一读徐秀娟的文章,读一读徐秀娟的一些报道,读一读巴金的《鸟的天堂》,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附板书:
壮观 温馨
灰椋鸟
美丽 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