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节奏游戏,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3、通过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使学生对乐器的音色和表现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并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上学路上》律动。
二、导入新课:
1、老师来跟大家玩个节奏游戏
(1)出示节奏和游戏要求
(2)学习新的节奏型
(3)出示《牧童谣》全曲节奏
(4)介绍伴奏乐器
(5)为歌曲节奏伴奏
2、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 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
(3)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
3、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看看那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大家给老师打节拍好吗?——衬词,放牧时的吆喝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好,请学生轻声用“wu”哼唱旋律。
5、加入歌词演唱。
6、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7、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8、同学们唱真不错,这位小牧童他只顾着跟我们唱歌,他的牛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去了。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
感受音高关系,学习“la”及手号:
画出山坡,学手号。来到山坡发现的牛儿的脚印,我们一起找找看:
每讲解一处,带学生学习一处,最后连起来。
游戏接龙:(衬词部分)老师演唱简谱,手指板书的手号,感受音高变化。
四、拓展:
1、打击乐器伴奏(响板、串铃、碰铃),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其他同学来打强弱拍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
2、小组合作: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打手号,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五、课堂拓展小结
1、欣赏更多有趣的童谣
2、回家想一想你记忆中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