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塘中心小学 张旖
教学目标:
1:能掌握歌曲前半段舞蹈动作,愿意与他人配合,乐于进行自我表现。
2:能了解叠罗汉是健美、趣味、集体性较强的民间活动项目,尝试做出简单的三人动作组合造型。
重难点:练习跑跳步换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
二:准备部分
1:学生跟随音乐跳“找朋友”进入学习场地。
2:跟随教师跳韵律操。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三:基本部分
(一)集体舞:铃儿响叮当
1:教师请三个学生配合老师做“铃儿响叮当”上半部分的示范动作。(提示学生重点观察主要由什么舞步组成的以及是如何换位的)
2:教师提问:是什么队形,主要的舞步是什么?
3:组织学生学习舞步:跑跳步
4:学生左右两人一组练习跑跳步
5:学生前后两人一组练习跑跳步
6:学生成马车方阵练习跑跳步
7:教师组织学生听口令练习跑跳步。
8:教师组织学生用踏步的方式进行马车方阵换位
8:教师组织学生练习一个八拍原地跑跳步,一个八拍跑跳步换位。
9: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学生跟随音乐集体练习集体舞:铃儿响叮当上半部分
11:教师对于学生在集体舞这部分的表现给予评价
(二)游戏:叠罗汉
1:教师介绍叠罗汉是我国民间体育项目并给每一组学生分发叠罗汉造型图片。
2: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创编造型,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提出叠罗汉的注意事项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4:请一个组展示自己的造型,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并给予评价。
5:给组继续练习。
6:每一小组一次展示造型
四:结束部分
1:集合
2:教师组织学生放松
3: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
4:师生互别
器材:录音机 叠罗汉造型图片
反思:韵律操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四年级学生班额大,后排学生视野狭窄,观察动作不细致,不完整。再用传统的队伍教师队前做,学生在后面学的教学方式,既费时费力,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我把学生带到站成正方形,自己站在中间教韵律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能提高课堂效率只要表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见教师站在中间讲课,都倍感新鲜,集中精力看老师示范讲解,教师面对学生认真教学。这样一来,师生把一节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激发出来了。
二、示范完整,易于模仿。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那些远离教师的学生受面前学生身体的阻挡,实现阻挡,观察到的只是些模糊,不连贯的示范动作。老师站在中间教能使学生观察清晰、完整、连贯的示范动作,有利于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准确地模仿教师地示范动作。
三、示范角度多变,精讲多练。
监视站在中间随时可以调整方位,四周的学生可以看到镜面、侧面、正面
三面示范动作,即学生在不动位置,不变方向的情况下能从三种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示范动作,便于学生综合判断、分析、促使动作技能形成。教师也不必刻意讲解,点到为止,做到精讲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