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能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地天堂》,出示: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作者和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两次,傍晚美丽地大榕树:早晨榕树上群鸟的活动)
板书:第一次 傍晚 大榕树
第二次 早晨 许多鸟
二.学习第5——9自然段,体会静态精写
同一株榕树,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美,让我们先走近傍晚时候的大格树。写榕树的文字有好几处,请默读第5至第9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认真默读)
生: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
师:说说理由。
生:文中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说明是慢慢接近榕树的。
师:真会读书!请再默读描写榕树的句段,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生再次默读)
出示:图片 这是一株( )的榕树。
生:这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榕树。(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巨大)
师:是的!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的?让我们把目光聚焦第8自然段。
出示: 第8自然段 (一生朗读第8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共有4句话。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出示)——
生:(齐读)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榕树很茂盛,我们看到了它的全部生命力。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展示给我们看”(显红)?
生: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榕树茂盛的生命力。
师:太好了!”展示给我们看”, (点击出示图片)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啊!
那么,作者主要写了榕树的哪一部分来突出生命力的? 出示
生:(齐)绿叶。
师:叶子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生:多。师:第二是——生:翠绿。
师:是的。作者是这样写叶子多的——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师:他又是这样写叶子绿的——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颇动。
师:写叶子的多和绿,我们也会啊。出示:如“叶子多,叶子绿。哎哟,真漂亮!"(众笑)多吗?绿吗?这样写有生机吗?
生:(齐)没有。
师:如果像下面这样写,是不是要好一点呢?那树叶真是多啊,多得不得了啊!叶子还一片片绿得发亮啊!生命力多么旺盛。——我们绝大多数同学会这样写,表达效果还可以吧?
生:嗯,还可以。
师:那跟巴金先生写的相比
生:跟巴金先生写的相比,还差一点——还差着一段距离。
师:这段距离在哪里?你能不能抓住一两处地方来跟大家谈一谈,巴金先生写得好在哪里?
(生静静思考)
生:我觉得“堆”字写得特别好。因为树叶堆在一起,没有任何缝除,显得很茂盛、很稠密。
师:说得好!一个“堆"字让你觉得叶子多。还有吗?
生:“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绿又亮.说明生命力旺盛,绿得都滴油了。
师:是的,富有光泽.所以很有生机。
生:我觉得“颤动”一词写出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作者好像看见树叶在生长。
师:太好了!"颤动”这个词语,只有巴金先生才写得出来。片片绿叶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活力,那是生命在颤动,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因为他已被深深地感染了.所以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同学们,作者从远到近,写了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大榕树。此时的大榕树安静又充满生机,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美。这种对事物静止状态的描写,我们把它叫作“静态描写”。板书:静态描写
四、走近鸟儿的乐园
傍晚,“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可是第二天早晨,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景。作者写得特别精彩。
(默读第12.第13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来梳理一下:先写周围是静寂的(点击):接着写一声鸟叫,一只鸟儿飞起,这叫“一鸟飞鸣"(点击):接着.第二只,第三只,许多只,变得热闹起来,“我”应接不暇,这叫——
生:百鸟飞鸣。(点击)
师:最后写一只画眉鸟(点击)。你们看.写得多有条理呀!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百鸟飞鸣"(显红)这一部分作者用的笔墨最多。作者是怎么写出百鸟飞鸣的热闹场面的?像刚才那样,抓住一两个地方给大家说一说。
(显示: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生静思默想)
生:我觉得“到处都是"写出了热闹欢腾的场面。“到处都是”说明鸟多。鸟多,自然就热闹了。
师:你关注到两个“到处都是”。
生:我从“有的...有的...有的.....以看出有各种各样的鸟聚集在这里。
师:是的,姿态多。有的鸟在干什么?生:站在树枝上叫。
师:这是在唱歌。有的——生:有的飞起来
师:它在跳舞。有的——生:有的在扑翅膀。
师:它在晨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欢快呀!还有吗?
生:还有“应接不暇”,眼睛都看不过来,足以说明鸟多和场面的热闹。
师:我们也会用“应接不暇”。我们会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可作者还写了看清楚了这只,哎哟,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哎哟,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让我们感到很有画面感。
师:这段话的句子都比较短,我想来改一改,请看老师改的——出示:大一点的,小一点的,穿花衣服的,黑不溜秋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得欢,有的呼啦一声就飞了起来,有的在用力地扑着翅膀。老师写得好不好?
生:(响亮地)好!(众大笑)
师:老师真高兴。你们不敢说不好,对不对?
生:对。(众笑)
师:其实,你的意思是认为老师写得不好。来,男生读巴金先生写的,女生读老师写的。(学生对比朗读)现在还觉得老师写得好吗?
(生摇头)
师:我写的句子长,作者写的句子短。短句,读起来给你什么感觉?
生:激动,开心。
师:是的,那从节奏上来看呢?生:欢快。
师:真好!老师写得长,显得啰嗦,感觉这鸟都飞不起来。(众笑)而短句,读起来有一种惊喜的感觉。谁能读出这种欢快的节奏和惊喜愉悦的语气?
(一生朗读)
师:(出示百鸟飞翔图)你们看,这就是百鸟飞鸣、欢腾雀跃的场面。这种对事物变化和活动的描写,叫什么描写?
生:动态描写。板书:动态描写
师:(动情地)同学们,树和鸟儿幸福相依,多么动人的画面啊!所以,巴金先生在文章最后说,“我”有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生: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呢?谁来把这句话填写完整。出示:那( )的大榕树的确是( )啊!
(生思考)
生:那硕大的榕树的确是鸟儿们居住的地方啊!
师:是居住的“好”地方啊!
生:那生机无限的大榕树的确是鸟欢腾雀跃的家啊!
师:对,是“家”啊!
生:那茂盛的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家园啊!
生;那巨大的榕树的确是鸟的王国啊!
师:鸟的家园,鸟的王国!学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对着板书)课文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生:傍晚。
师:看到了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榕树。第二次是在——生:早晨。
师:看到了众鸟飞鸣,欢腾雀跃的场面。作者写安静的榕树时.句子长短错落,读上去深情舒展,令人陶醉。写百鸟飞鹏、欢腾雀跃时,运用了短句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欢快动感,让人回味。有没有学会这种写法? 请模仿“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来写一段话。可以写你熟悉的“游乐园"“操场”,也可以写“马路上”“菜场里”的场景。
(生认真写,然后交流)
生:菜市场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欢笑声,到处都是人影。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讨价还价,有的大声吆喝,还有的谈笑风生。
师:可以吗?
生:(异口同声)可以!
生:游乐园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人声,到处都是人影。男的,女的,胖的,瘦的,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奔跑嬉戏,有的在玩各种体验项目。
师:同学们,鸟的天堂在不同的时间,景色有动静变化,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譬如,校园的一角,早晨宁静,课间变得热闹,傍晚又恢复了宁静。请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动静变化,为习作积累材料。相信你们定也能写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