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品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童诗的美好,感受诗集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起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朗诵、创作、想象、绘画。
4、感受诗歌的想象美和蕴含的童趣;
二、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吧,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你小时候或者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最高兴的事,觉得最有趣的,最难过的事都可以。
一、感受“明亮”
1、同学们爱读诗吗?老师先来给大家推荐一首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重复出现最多的句子是?一直在强调向着明亮那方。
3、都有谁向着明亮那方?小草、飞虫、孩子们。
4、请三位同学,分三小节来读一读。
①、小草为什么要向着明亮那方?因为它在追寻阳光,它对阳光的追寻执着吗?
A、出示: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标红“哪怕 也”,那你能读出这种执着的追寻吗?哪怕只有一片叶子也不放弃追寻。指名读。读得真好,读诗就要这样读出它包含的意思。
B、连续两个“向着明亮那方”(这样的反复就是为了强调,一直向着,一直向着)该怎样读?
指名读(诗歌就要这样动情、朗朗地诵读)板书:诵读
②、飞虫也执着地向着明亮那方,它在追寻什么?谁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诵读。飞虫在追寻?(温暖、光明)。可以说,飞虫的决心更大,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是的,这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决心。好,谁把这一小节连起来诵读一遍。读得真好。
③、孩子们也这样执着地向着明亮那方,他们在追寻?指名读,他们在追寻(理想、希望)不管环境怎样,哪怕是分寸的宽敞,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不会改变,不会放弃。谁再来诵读一遍
5、明亮那方有着光明、梦想希望,有着大家向往的一切,所以大家都执着的追寻着,女生读小草的向往,男生读飞虫的追寻,最后我们齐读孩子们对梦想的追求。我们跟着音乐,诵读出这首诗歌的美。
6、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知道是什么吗?《向着明亮那方》不仅是一首诗的题目,也是一本书的题目,是日本著名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她曾撰写了五百多首诗,《向着明亮那方》里面所有的文章都是诗歌了,这本书是一本诗集。那么,金子美铃写《向着明亮那方》,她热切向往的、执着追寻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走进诗集,来探寻一下
二、探究“明亮”
1、夜晚最明亮的是月亮,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金子美铃笔下的《月亮》。
2、《月亮》:拂晓的月亮 挂在山顶上。笼子里的白鹦鹉,朦胧的眼睛睁开了,哎呀呀!我的伙伴啊,打个招呼吧。白天的月亮 映在水塘里。戴草帽的娃娃在岸边,架好了鱼竿盯着看。真好看!好想钓上来,它会上钩吗? 黄昏的月亮 躲在树枝里。红嘴的小鸟儿,眼睛滴溜滴溜转。哦!熟透了,真想啄一口啊。
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1)、这首诗歌分别写了三个不同时间的月亮,分别是拂晓、白天、黄昏三个时间,分三小节,很有层次。三个不同时间的月亮,出现在不同的地点,谁来读三句话,及时评价。
(2)、这三小节还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对象,分别是:白鹦鹉、娃娃、小鸟。
(3)、你最喜欢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4)、交流:
①、白鹦鹉:
为什么喜欢?好萌啊!
引:白鹦鹉看到月亮,马上叫起来:哎呀呀!我的伙伴啊,打个招呼吧。指导读得热情。(感觉像是见到了老朋友。好亲热啊!)
它打招呼了吗?怎么打的?可能它……(真够热情的。还英文啊,看来是外国鹦鹉,太逗了)
这个诗中写出来了吗?(是你们自己读着读着,就想象出来的,这就是诗的魅力,你跟着它读,想像着诗中的情景,你的思维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指名读,这真是一只热情的鹦鹉
②、娃娃:
为什么?真是个可爱的娃娃。
你看,他还很专注呢,哪个词?盯,就这么一眨不眨地看着月亮
盯着盯着,他不禁发出赞叹:真好看!好想钓上来,它会上钩吗?指导读,读出他的赞美与渴望。(太想钓上来了,要是上钩,带回家玩玩还不错)
那娃娃去钓了没?怎么钓的?说说看,你想象到了什么?(我都被你逗笑了,你不会也想去钓吧)
指名读(评价:想象是诗歌的生命,融入我们的想象去诵读,诗歌就好像活了起来)
指名读,真是一个可爱的娃娃。
③、小鸟
你特别喜欢哪个词?它在干什么呀?
小鸟可真馋啊,不禁自言自语道:哦!熟透了,真想啄一口啊。指导读出贪吃的样子。那它去啄了吗?好有趣啊!
指名读,真是一只贪吃的小鸟。
(4)、这三个场景都是她看到的吗?(或许是她看着月亮想象出来的,或许那个钓鱼的娃娃就是她,或许她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鸟自己去打招呼,或许是她看着鸟猜的吧)
(5)、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想象,再一起来读一读。
金子美铃是个怎样的孩子?想象奇特、丰富,是金子美铃诗歌最大的特点。(6)、总结:金子美铃还写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月光》、《贝壳和月亮》、《月亮和姐姐》、《日月贝》、《白天的月亮》等,每一首都有不同的趣味。你们也像刚才这样,入情入境去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意境,想象着和诗人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3、同学们都有挨骂的经历吧,也听过别人挨骂吧。你能想象,挨骂也能写成诗吗?写下来,也是一首很有趣的诗。《邻居家的小孩》
先听老师来读一下,同学们感受一下。
①听着这首诗,你感觉怎样?
②有趣:哪里有趣?请同学们自己诵读一下这首诗。
③交流:
A 耳朵却竖起。 明明是心不在焉嘛!读出这种心情
B 出去瞅瞅吧 (听着听着心痒了) 哪些词让你觉得特别有趣?你能读出那种贼头贼脑的样子吗?指名读
C 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画面?
D 你看,我们班一个同学读着读着,就画了一幅画。是不是更有趣啦?
原来诗中有故事,还有画呢。遇到你喜欢的诗,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诗就更有味道了。
④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有趣的画面。
⑤、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在金子美铃的笔下都能变成诗,她还把吃糖果、哥哥挨骂、手指受伤都写得很有趣,读读它们,画画图画,你们一定会爱上这些诗。
4、还想再读吗?那我们去散散步,怎样?
《这条路》: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大片的森林吧?孤单的朴树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广阔的大海吧?荷塘里的青蛙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这条路的尽头,会有繁华的都市吧? 寂寞的稻草人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这条路的尽头, 一定会有什么吧?大伙儿一块去吧,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1)、这是一条和平常的路,可你们跟着金子美铃去走,会有别样的发现。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这条路的尽头都有些什么地方?多么美好的地方啊!都有谁在走?(指导注意标红的字)
(3)、能不能说“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大片的森林吧?荷塘里的青蛙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因为孤单的朴树向往?荷塘里的青蛙向往?寂寞的稻草人向往?
(4)、我请三位同学诵读前面三小节,最后我们一起诵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下:这条路的尽头还有哪些美好的地方?谁向往着这些地方呢?
(4)、交流。
拿出纸片,把你的路,你的想象,你的诗写下来,随便写几小节。多好的诗啊,这样的想象、创作,让你们也成为了诗人。
(5)、读着这首诗、写着这样的诗,有怎样的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把这首诗写完,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配上音乐,读给你们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对你这个小诗人刮目相看。也可以把这张纸贴在书上,这条路就成了你的诗歌之路,希望你们经常去走走。
5、还想再读吗?还想啊,看来金子美铃的诗魅力真大。这节课不读了,以后你们自己去走进诗集去读吧。诗歌我们每天细细品读几首就可以了,好的诗歌,甚至还可以去背诵一下。
三、总结升华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诗集中的几首诗,有的描写了眼前的自然景物,因为奇特丰富的想象而异常有趣味,有的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有的则完全是自己的想象。当然,她也有忧伤的时候,她会为了大家在捕杀鲸鱼而难受《鲸法会》,想到鱼儿被吃而伤心《鱼儿》,看到燕子少了一只而伤感《柳树燕子》。
2、我们发现,金子美铃在写诗歌,其实在写什么?《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铃向往、追寻着的是什么?是的,她追寻美好的生活,热爱生活。即使在她贫穷、困顿时,她也一直在用她的笔追寻着美好的生活。
3、同学们,我们就好好地读一读这本诗集吧,你可以大声朗读、融入想象,可以画画插图,读着有感触,也可以自己写写诗,让我们也向金子美铃一样,追寻我们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
板书
朗诵
奇特 想象
向着明亮那方 有趣 绘画
美好 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