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步建立数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感悟数与运算一致性的开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孩子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小方块的操作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突出“几个添上几个,可以用加法表示”。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孩子熟悉的玩滑板车主题图,设计成动画,从直观上让学生感知事情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发现的数学信息:先来了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图中发生的事。
结合情境图,基于生活经验认识到:用原来的3人添上又来的2人,就能得到一共有5人,通过方块图感受3人添上2人是5人,明确这个过程可以用加法表示,3+2=5,帮助学生感受加法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探索理解加法的计算方法,突出:计算3+2时,可以从3接着数2个数。最后再要求学生讲一讲3+2=5的故事,知道同一道加法算式可以表示相似的数量关系,丰富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加法的初步认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简单,但要用数学的语言把图意说清楚说明白,并列式计算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老师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又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新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之前在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学生会通过分与合来计算加和减,新教材是利用小方块和“数线”表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加法是接着往后数几个得到两个数相加得和,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增加学生的数感,理解加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