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
【字体:
那个星期天
作者:王丽慧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82    更新时间:2022-06-25

那个星期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蚁穴、念念叨叨、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  

1.“读、思、议、导”结合法。  

2.“读、写”结合法。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请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我”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预设: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  

1)这里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焦急、执着)  

2)“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个动作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  

3.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4.我现在……那声音无休无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1)师引导学生感受: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5.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这里表现出他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  

6.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内心的绝望,无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  

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7.总结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积累拓展,质疑问难。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全班交流。  

3.预设问题。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昏暗下去”在这里有几层含义?)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  

3)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  

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惊惶”,连声对“我”说对不起。  

四、归纳总结,当堂练笔。  

1. 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2. 试归纳本文写作上的特色。  

1)运用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2)文章首尾呼应,行文自然。  

3.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五、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课文            表达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自主完成表格。  

3.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谈感受。  

4.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教学科研录入:wlh710308    责任编辑:jljh 
  • 上一个教学科研:

  • 下一个教学科研:
  • 相关教学科研
    没有相关教学科研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