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听课整理
【字体:
《渔歌子》听课整理
作者:蔡芸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18    更新时间:2016-06-27

《渔歌子》听课整理  

教学目标:  

1、  赏析《渔歌子》,体会词中画面的美,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2、  通过对比阅读,感悟道家儒家不同的文化。  

3、  背诵《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            一读、诵出词味  

(一)导入读准  

1、课前,我们吟诵了许多关于春景的诗,作为六年级的资深学子,老师考考大家,学习古诗词有哪些方法?交流板贴:反复读 明词意 知作者 悟诗情  

2、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注意“渔”字有三点水,是渔翁、渔夫的意思。读准“子”第三声。指名读题,这是一个词牌名,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我们还学过哪些词牌名?(清平乐 浪淘沙 菩萨蛮   

3、现在请大家试着把词读上两遍,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畅  

A、自由读  

B、指名读,个别解释  

交流:西塞山:地名,塞是个多音字,读的真准。在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显红。鳜鱼的鳜,难记,能读准记住,博学!一种淡水鱼,味道很鲜美,现在正是吃的季节。  

箬笠:一看就知道是用——竹子做的。如图,是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看蓑的部首就知道是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C、  我们一起字正腔圆地来读好这首词。  

(二)读出节奏  

1、大家非常流畅地读完词,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唱的,特别是词,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A、自由连读  

B、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试试看,(不愧是高手,读出了轻重缓急)  

C、我们一起来。  

二、二读,读出词意  

(一)1、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景物呢?  

西塞山前 白鹭 桃花流水 鳜鱼 头戴斗笠 身披蓑衣的渔翁 斜风细雨   

2、诗词语言凝练,短短一首词,让我们领略迷人的景,聆听悦耳的音,或许还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气息,试着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描绘。  

A、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是怎样的?——连绵起伏 青翠欲滴 读出山的起伏感  

评:你的观察有顺序,从远及近地说出了山的美  

作者为什么写白鹭飞?而不写喜鹊或其他鸟呢?——出示白鹭飞翔图  

结合图片想一想:你把白鹭飞翔的姿势都表现出来了,关注了白鹭的姿态  

有一种悠然自得,舒展随意、纯洁、自由的感觉,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啊!带着这些感受读好这句。(好不惬意!似乎看到白鹭翩然而飞……  

B、画面:桃花流水鳜鱼肥  

春意盎然时,正是桃花俏立枝头,这是怎样的桃花?(似一片红霞,若朝霞般灿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桃花流水是一个特殊符号,出示:李白曾在《山中问答》这首诗中这样说:“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不是人间,而是——世外桃源  

在绿如蓝的一江春水中,你看到鳜鱼了吗?——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水面,肥嫩鲜美的令人垂涎欲滴。谁来读。(我听出了鳜鱼的欢悦。好一幅桃源春色图!)  

3、小结:通过想象,词的意思就明白了!学古诗词,我们可以——想象画面(板贴)  

4、桃花红了春水,白鹭翔于青天,如此美景,多么令人陶醉,一起读。  

色彩明丽,动静相宜,好一幅明丽的春明图!板书:迷人风光  

(二)1、天时地利景美,难怪词人会——出示引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归就是——不一定回去。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何不须归吗?板书:不须归  

预设:因为西塞山前的景色迷人,所以不想回去。点:因为景美  

      因为鳜鱼肥美鲜嫩,所以不须归……          因为鱼肥  

      因为斜风细雨,戴了斗笠披了蓑衣,所以不须归。 因为雨小  

2、在这如世外桃源般的西塞山前,词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据说他钓鱼和姜太公一样,用的是直钩,他钓的仅仅是鱼吗?别急,想读懂古诗词,了解作者是必做的功课,出示张志和生平。请大家默读,体会是什么让他“不须归”?板书:了解作者  

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赐名“志和”。后因事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于太湖一代,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留下了永垂史册的千古绝唱《渔歌子》五首,画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渔父画卷……  

3、细细品味,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悠然自得 向往自由生活  

4、他还愿意回到滚滚红尘中吗?  

5、确实,词人是只羡神仙不羡官,他只愿与这美景融为一体,独享垂钓之乐,自在地生活,齐读后两句。板书:垂钓之乐  

6、好一幅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春日垂钓图啊!板书:与世无争 悠然自得 齐读古诗  

三、三读,读出差别  

1、同样是钓鱼,你们看,这两幅图,哪个是词中的渔父?那么这幅画中的是——《江雪》中的柳宗元。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江雪》,什么感觉?什么味道?(凄凉、孤独、孤寂……)  

是啊,如此凄凉,如此孤独,如此寂寞……为什么这么孤寂呢?为什么要独自一个人垂钓?我们也来看一看他的生平:【柳宗元】 773-819年)字子厚,山西人。少年时就有报国大志。他性格坚强,有骨气。为官之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是,后来改革失败,他被贬官到偏远荒凉的永州。《江雪》一诗便写于这个时期。)  

3、因为改革失败,有才能不能施展,有大志不能实现,被贬的柳宗元是孤独的、悲愤的,但也是顽强的、无畏的!此刻我们一定联想到刚才了解的张志和。  

4、这两个渔父心境一样吗?尽管他们都处于唐朝动荡不安的纷乱时代,但他们一个失意,一个得意,一个是孤苦坚毅,一个是逍遥快活。  

5、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随意倒流,如果有一天张志和与柳宗元两位诗人相遇了,那又是怎样一种情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来,孩子们,拿起笔来,把你的猜想写下来吧。你可以任选一个写。  

(《高山流水》音乐起。呈现:1、张志和对柳宗元说:子厚(指柳宗元)啊,你看我  

2、柳宗元对张志和道: 张兄啊,如今我被贬官至此,但是,  

因为他们是两种人,一个是道家的,讲究养生求真,逍遥快活;一个是儒家的,讲究修身齐家平天下。  

6、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跨越时空的对话。(指一生)有请张志和。  

7、其实不管是流连山水、乐而忘返,还是顽强执着、积极向上,都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没有对错之分。总之,也正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才能有这样的不同风格,但同样经典的诗词!来,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首诗词。  

四、总结  

同样,也正因为这样不同的人生态度,才有了不同的人生。孩子们,你更喜欢谁呢?(点击课件,呈现问号)(争说)柳宗元。张志和。  

 (轻声)不用说出来,把这个问题留存在心底。  

   

板书设计:  

                                渔歌子   词牌名  

            想想画面                             了解作者(张志和)  

迷人风光                             与世无争     

                                 不须归  

垂钓之乐                             悠然自得  

   

   

教学科研录入:caiyunfei    责任编辑:jljh 
  • 上一个教学科研:

  • 下一个教学科研:
  • 相关教学科研
    没有相关教学科研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