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5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四面八方”,四面指的是哪四个方向?(生:东、南、西、北)
板书:东、南、西、北 (我们习惯上说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八方指的是除了东南西北,还有哪四个方向?(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一些确定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新授
(一)方向+距离确定位置
谈话:令人心碎的汶川大地震大家还记得吗?在这次地震中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生命探测雷达” 在救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把伤亡人数降至最低。
1、(多媒体显示)这是其中一支救援队的搜救区域,这个中心点是他们成立的基地。“N”表示什么?(正北方向)出示:相邻两圈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0千米。 (课件)这是几千米?这呢?
2、点在四方之A点
谈话:看, A点处有求救信号,你能准确的说出A点的位置吗?
刚才那位同学说到了正北,正北指的是?(板书:方向)30千米指的是?(板书:距离)
只说正北行不行?(学生说理,多媒体帮助理解)
只说30千米处行不行?(学生说理,多媒体帮助理解)
3、揭题
看来,只有说清了方向和距离,才能快速赶到A点去救援。(板书:方向和距离)
4、巩固
谈话:B点处和C点处也出现了求救信号,你能准确说出它们的位置了吗?
(二)习惯用法
1、D点引出新说法
谈话:D点处也出现了求救信号,你能说出它的位置吗?(在基地东北方向30千米处)
还是正北方向吗?(一起用手势演示,体会是正北往东偏了一些)
初步定义:从正北往东偏的方向就叫做北偏东。你现在能再来描述一下D点的位置吗?
(在基地北偏东方向30千米处)
2、习惯用法
再出2个点,D1,D2。最后一个点靠近正东方向,出现两种说法:北偏东、东偏北。(一起用手势演示,明确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
师:这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只有一种说法是符合我们日常习惯的,猜猜看?(航海知识介绍:这种位置描述的方法最早在航海中运用,你们知道航海是靠什么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两个指针指向南极和北极,所以人们习惯以南北为基准来确定位置。)
3、四区域介绍
所以(电脑显示) 既然是以南北为基准,那我们就应用新知识来重新认识一下四面八方
认识4个新方向,改板书为“北偏东”等,为什么说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强调以南北为基准,同时用箭头表示处。随着教师改板书,让学生一起说说新的四个区域。(板书:北偏东,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
4、巩固区域(结合板书集体用手势演示,再自己独立边说边演示)
三、角度的加入
1、E、F点
①谈话:信号还在不短的出现着,看,E、F点也出现了求救信号,他们在哪个位置呢?
②质疑:你们的意思是E点F点都在基地北偏东方向 20千米 ,那他们是在同一个位置吗?
③追问:那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④自己用手势演示,感受两点位置的区别。
⑤交流 :偏过的角度不同
⑥小结:看来,光说北偏东方向还不够,还得看清北偏东偏过的角度有多大是吗?
2、分角度
①老师把整个平面分一分,仔细观察,平均分成了多少分?每份是多少度?
②现在你描述这两点的准确位置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交流:E点在基地( )方向( )千米处。
F点在基地( )方向( )千米处。
④看来,我们只要把角度加进去,说成是( )偏( ) °就能区分这两点的位置了。(板书( )偏( ) °)
⑤巩固 G点
3、点不再交叉点上
①师:刚才老师给的点很特殊,都在交叉点上,现在看,怎么办?(量角器量)
没有角怎么量?先连线
多媒体出示习题1: H点
师错误示范,引发学生争论。(突出测量的难点——角度的测量)
②小结:看来要确定一个位置,量角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首先要确定量哪个角,然后把量角器的中心与中心点对齐,0刻度线与南北方向对齐。
电脑显示:选出方向正确的角,强调以南北方向为基准。量角器弧对准角,角度看内圈还是外圈。
H点的夹角会测量了吗?独立完成练习一中的H点
③独立完成K点
练习:完成练习纸上的习题1中的K点
①设疑
这个点没有数据了,你还能确定它的位置吗?独立尝试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连线 标角 量度数 填完)
单独练习:完成练习纸上的第2题中的②。(电脑出示)
四、练习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完成(练习纸)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分组完成教材53页第2题。
读题目要求,明确“量一量”要量什么?(角度,图上距离)学生分组完成,校对,每组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