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听周刚教授艺术专题讲座有感
11月1日 下午,由江阴市书画院承办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中国名家周刚教授艺术专题讲座在江阴市政府综合楼一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市的美术教师及专兼职画家等聆听了讲座。
周刚何许人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的副院长,也是美术家协会的副主任……头衔很多,应该是一个名家。那么名家到底讲什么?对我来说周六跑一趟江阴是否合算,花几个小时听讲座与花几个小时读书哪个收获更大?带着这些疑问,抱着听总比不听好的宗旨来到了会场。
会场外放了一张桌子,教研员已坐桌子旁看着老师们签到,也碰到了一些认识的人,签好名,打过招呼后就找了中间靠后的位置坐下来,等着讲座的开始。不一会儿,江阴书画院的夏晓云院长陪着周刚教授进入会场,夏院长照例介绍了周教授的简历及艺术成就。介绍的很简短,接下来周教授就开始了讲座。
周教授开口就讲了个故事:大意是有一个人喜欢美丽的蝴蝶,买了网等工具,去野外抓蝴蝶,花了很多工夫,终于抓住了蝴蝶,但得到的蝴蝶已偏体鳞伤,毫无美丽可言;第二个人也喜欢蝴蝶,但他的方法与第一个人完全不同,他养了几盆花,等到花朵盛开,蝴蝶自己来到了他的身边。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种方法称之为追求,第二种方法称之为吸引。开场的故事把我深深的吸引,故事里的喻意很有意思,周教授没有说哪一种方法好,让大家自己去体会。
我们每个人面对喜欢的事物,都会去苦苦的追求。学生希望考个好成绩,寒窗苦读。教师为了掌握好的的教学方法,获得荣誉称号,也是夜夜孤灯相伴。画家为了画出一幅美丽的画,一袋馒头吃几天。时间花出去了,工夫花出去了,头发慢慢变白了,最后追求到的并不是美丽的成绩,可能是苦涩难咽的苦果。那么追求后没有得到成绩,是不是我们对美好的东西就不追求了呢?不是的,面对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有追求的勇气,但更要有奋斗的智慧,讲究方法。在学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但有途径。周教授讲,什么是画家的幸福?画家的幸福就是“有方向,在路上。”我想这句话对每个老师也是适用的。我们教学研究的是小学术,是草根化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小,但是一定要有方向,并且在着手研究。每个人研究的方向哪里来,不是靠专家给我们,也不是靠校长给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仰望星空,要对研究工作做根性研究,对问题要从根源上研究。自己的思想尤如行走在地天间的流浪汉。再加上自己的勤劳与意志,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美丽成果。达芬奇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周教授的讲座,容量非常大,是一种大美术,是一个文化层次的讲座,美术的技能与技法基本没有点到。他似乎想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工作的态度,一种人生的态度,我有点抓住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在人自身内在的发展道路上,有五个层次:人性、诗性、禅性、佛性、鬼性。人性是真诚,诗性是胸怀,禅性是定力,佛性是空,鬼性是破。我在哪个性上?也许只是人性,最多有一点诗性。古人讲了很多话,平时只是背背,根本就没有好好的体会,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为用。”这些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话语,值得我们细细的体会。
听讲座前我带着疑问而来,听完讲座后我带着更多的疑问而回,但心里充满平静,感谢周刚老师,给了我几个小时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