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培养——家庭教育家长必修课(一)
【字体:
情绪的培养——家庭教育家长必修课(一)
作者:虞晓燕    师生园地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83    更新时间:2016-01-13

 开场:各位尊敬的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是本校64)班班主任,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虞晓燕。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想与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一起来分享和学习,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  

有家长或许在想:“你是老师了还要学啊?老师不就是教孩子的吗?”当老师不是更应该学啊。各位承载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未来;而我们的肩膀中承载的是几十个孩子,几十个家庭的未来。我们努力地在教育每一个孩子,家校合力,其利断金!  

今天大家齐聚在这里,是向单位请了假来的,是不是?(是。)请了假,单位会扣钱吗?(会)我们单位请假也是要扣的啊。不过,为了孩子,你们来到了学校,是给了自己孩子鼓励和支持,他会因为您的到来心中感到无比高兴。  

而你此次前来,心中是怎样的心情?此刻你坐在这里又有哪些情绪?  

(请家长谈一谈)  

你是否觉得每次家长会都一样?有些无聊。等会到了孩子班里,我家孩子成绩还不错,老师还会表扬他,有些期待。那还有成绩落后的家长呢?是无所谓,还是忐忑,还是有些愤怒?  

认识情绪:  

我们人的四种基本情绪是:喜,怒,哀,惧  

喜是创造的能量  

怒是保护,建立界限的能量  

哀是结束的能量  

惧是保命的能量  

今天,不管你带了什么情绪而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家长们伸出双手,左手掌心朝下,右手伸出一根食指,放在隔壁家长的左手手掌下。形成接龙模式。我说小蜜蜂,你们一起说“嗡嗡嗡”。我说小蜜蜂,你们一起说“嗡嗡嗡”。好的。等我说“抓”,你们的一个手快速的抓,另一个手指呢,要快速的逃离。要不要先试一下?好,那开始了。  

(运用语言及情绪的变化)  

如果失败:哎,不上当啊。看来我还真没有玩游戏的天赋。怪不得我女儿只喜欢找她爸玩游戏。说和我玩没劲。大家现在是否都有了开心的情绪?  

如果成功:恩,上当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可以调整我们的情绪,现在大家开心吗?其实这个游戏还有一个道理可以告诉我们:“孩子是看我怎么做的,而不是听我怎么说的。”这是关于在教育孩子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后有机会再一起来学习。  

有句话这样说:不学习游泳,换泳池也没用;不学习经营婚姻,换夫妻也没用;不学习家庭教育,生二胎也没用。  

   

现在,大家开心了就好。我们直击主题,我们先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你是哪类情绪型家长。  

话题1:“洋”同学的期中考试,有科目考的不太理想,没有完成预期目标。您是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您知道这个情况后,请描述当时的情绪。  

(请家长说一说。)  

家长朋友们,举手发言,对孩子来说,您可能认为是件小意思的事,其实孩子上课举手发言的心情和此刻您的心情一样,思虑万千。举起您的手敢于说出来,今天您做了不敢做的事情,你突破了;您做了不想做的事情,你改变了;你做了没做过的事情,你成长了。  

    A  

B:  

真是太棒了!我们在为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努力,为你们点赞!  

性格是天生的,情绪是可以培养改变的。  

面对刚才的话题,我们可以划分出这样几种情绪型家长:  

1.理智型家长:  

面对孩子时平常一样,但是他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孩子聊一聊。真诚地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同时理性的评价,提出殷切的希望,给孩子以进步的新起点和动力。面对孩子的问题,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允许孩子有去尝试改进的时间,这样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这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孩子就可以接受。  

点评: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包容而不溺爱,对孩子的每一点成绩都强调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对孩子的问题和孩子共同分担。家长心平气和,孩子心情愉快,这样孩子做事就会专心,就会全力以赴。  

   

2.暴躁型家长:  

重视家长会,重视老师的意见,也积极地配合学校和老师。但总是把参加家长会后的紧张、忧郁、愤怒在家长会后见到孩子的第一时间就全部地倾倒给孩子。表现为:听不得老师的批评性建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回到家里不由分说,巴掌和辱骂劈头盖脸扑向孩子,把懂事的孩子整得无地自容,把顽皮的孩子推向罪恶的深渊。  

点评:作为家长,无论你有没有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让愤怒驾驭自己是不明智的,有时就在你的愤怒中暴露了你的无能、自卑,这种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尊重。这样的家长往往还不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会带来孩子性格的变化。所以当你抱怨孩子不听话、说假话、不理你时,你先忍一忍,有时你真诚地自我检讨一下就是给孩子很好的教育。正是由于我们每次家长会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让很多孩子害怕甚至讨厌学校开家长会,有的孩子把这些怨恨迁怒于学校和他的老师。家长这样对待孩子,会使你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消失。  

举例:这些年里,也遇到过几位如此暴躁型的家长。现在已经升入中学的“小杰”的父亲,是典型的暴躁型。当老师打电话叫他来学校时,他很配合,看到老师也是笑呵呵,当小杰出现在面前时,立马暴躁。第一次还是在三年级时,那是我情景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因为小杰周末有一张试卷没有完成。他到班级门口,在小杰的面前撕了试卷,一个耳光扇倒了小杰,还直接用脚上去踢。我们急忙拉开他,把小杰从地上扶起来,检查有没有受伤。如果这样的家长不能好好沟通,老师怎么敢再轻易地打电话和他去商量?在学校都如此,在家里呢?不敢想象。后来当我到六年级再教到小杰的时候,一个男孩子,沉默寡言,看人永远是低着头,用眼角偷偷看着对方。尽管我们一直开导他,但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印记如何能够轻易地抹去?我都一直记着那个画面。  

   

3.抑郁型家长:  

郁郁寡欢,面对孩子的问题,先别说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连家长自己都找不到信心。哀声叹气,直呼“没办法。”  

点评:你没办法,孩子怎么会有办法?家长不知如此会给懂点事的孩子带来更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更不知所措,更没有信心。我们要引着孩子一起想办法。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一家三口一起来想想,总会有方法。  

举例:我班里一个孩子的爸爸在开学报名时,一遍数钱给我,一遍抱怨钱不够用。我知道他家里有三个男孩,老大,老二都不愿意念初中了,在江浙一带打工。照道理,一家5口人,四个人在赚钱,供现在的老三上学,完全没有问题的。去年有一些状况出现,导致了他现在的抱怨。老大在工作是烫伤了脚,住院好几个月了,孩子的妈妈本来在明康公司上班,只能请假去陪护。老二一会做这个活,一会儿做那个活,没有长性,赚不到钱。他自己没有文化,在工地上打工,又辛苦又累,老板还拖欠工资。还说到我们这边上中学要社保的问题,他特别情绪激动,说要带孩子回老家读,不管他读的好不好了。一直“没办法,没办法。”扥说个不停。为了转移他的情绪,我给他讲了孩子一些学习情况。孩子很懂事,成绩优异,还是班里的纪律委员。老大老二不愿读书,不代表老三不喜欢。他学得很好,大人不在家的时候也是洗衣,做饭,自己照顾自己。后来在这件事情上,我还和孩子进行了交谈,希望他能坚强地度过家里的这个难关,有需要可以向我提出。他妈妈回来后,我又叫他妈妈来了学校,和她讲了社保的问题。她在明康公司上班,工作也有4年多,工资也是可以的,4万多一年。交几个月的社保也没有问题。为了孩子,这些钱花一些是值得的。我鼓励她先和老板去谈一下,是不是可以自己交一半,厂里交一半。教满半年就可以了。她答应去尝试一下。  

反之也有家长比较积极面对教社保这件事。是我教的另外一个班的孩子。他爸爸开学报名时就很着急来问关于教社保的事。夫妻俩都在北光明那边上班,也没有教社保。教了也是属于无锡那边的,必须要交在我们江阴的厂里。正在为此着急时,我主动帮忙,帮他挂在了我老公厂里,他自己交全额,每个月1号交完,他都会发个短信给我告知一下。  

   

4.自我感觉良好型家长:面对孩子的好成绩更愿意强调是自己家孩子聪明,而不强调努力地过程。  

点评:这样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聪明,不用努力也可以成绩好,长时间这样下去,不付出努力的学习过程,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就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所以我们家长还是少往自己头上或孩子头上戴这样聪明的帽子。天才是1%的智慧+99%的努力。  

   

5.放任不管型家长:  

对孩子没什么表示,因为他觉得,学校不错,老师不错,孩子也不错。  

点评:其实就是家长的一种不负责任。这一点经常体现在写家长回执单时。“没意见。”“无。”“很好。”  

针对我们现在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现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机会进行尝试,所以更需要我们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的家长会想,如果面对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你让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做不到呀!但是孩子的问题越多,问题越严重,越需要家长的理性和耐心!  

   

情绪碰撞:  

那我们在培养情绪的同时,孩子也会因为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情绪出现。我们应该怎么办?  

先看看这些错误的解决方式:  

  1. 以暴制暴:  

“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去。”等此类威胁的话语,不仅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会尝试真的被赶出去的感觉。“离家出走”,有时语言的暴力也很厉害。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  

不要哭,等会也带你去吃汉堡。“好了,好了,买给你就是了。”用贿赂的方式会让孩子学会用情绪来勒索你。  

3.男孩不能哭:  

“你是男孩子,不能哭的。”“男子汉,要勇敢。”这些事我们常听到的话,希望男孩能不懦弱,但并不是不哭就表示坚强。哭的情绪被制止,男孩子的正常情绪会被剥夺。  

4.给孩子贴标签:  

      你真是个胆小鬼。“怎么这么粗暴,真是个坏孩子。”这些判断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情绪,本来害怕没什么,这样评价他会扭曲他对害怕的理解。  

5.只会说教:  

“你看,早就和你讲过了。“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他根本听不进去什么,说了也是白说。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能帮助我的,慢慢长大,他有困难也就不会找你哭诉了。  

6.阻断沟通:  

“怎么这样垂头丧气的,振作一些。”如果只是轻描淡写的这样说一句,会阻断孩子本来想与你沟通的想法,他会觉得我的这个情绪不受父母欢迎,以后不表达出来了,都会在以后的亲子关系中产生裂缝。  

7.归咎他人:  

“不痛,不痛。都怪地板,都是他的错。”明明痛,为什么要说成不痛。自己的问题区怪别人,孩子久而久之便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会把一切错误归咎给别人。  

    孩子越小,越容易培养好他对情绪的调节。  

家长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方法和标准直接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且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方法修正标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严格要求孩子,而是要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要想使孩子改正缺点,先看看自己的身上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亲子关系中情绪碰撞时,我们要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还要培养好孩子的情绪。  

1.    夫妻之间的相互监督。  

我和我丈夫互相尊重对方,关爱彼此。孩子能感受到一个温暖,有力量的家庭氛围。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讨论过后是采取的一致性方针政策。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给她讲道理。但也有特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孩子中班的时候,一次放了学去隔壁树林里的一个同学家玩,说好吃完饭时来叫她。第一次她爷爷去叫她,她不愿意回来;第二次他爸爸去叫她,她还躲到人家床底下;我下班回家,婆婆对我说,去把她带回来。老公当时的情绪就有些暴躁,说“不要去叫她。”我没有马上去,先帮助老公完成了他的愤怒情绪(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如果孩子在场,可以先支开孩子,或者自己换个地方。)等他的情绪缓过来后,我提议先去接回来,等会再教育她。  

我去接,孩子也玩的差不多了。乖乖回家。吃完晚饭。公公婆婆离开后,我们拿了三张凳子坐在一起。我先说:“王信予,我们谈谈吧。”她眨着眼睛看着我们,担心,还有些害怕。“爸爸今天生气了。先听听爸爸的理由。”于是我老公就对她说:“今天你要去小朋友家玩。爸爸是允许的。还帮你们买了蛋挞。送你过去,是不是?”“是的。”“那爸爸还说了你玩一会,等会来接你,你怎么说?”“我说好的。”“对,那你为什么爷爷第一次来,你不愿意走,我来了,你还故意躲起来?”她一开始不敢说话了,我鼓励她说给妈妈听,她就说“我想多玩一会。”孩子的玩心重,大家应该都有经历。面对这个问题,夫妻之间一定要共同努力,教育的方向一致,才能培养好孩子玩耍与学习的习惯。  

老公的情绪又上来了一些。“好,那爸爸现在帮你整理一些玩具,送你继续去玩。”还真起身。女儿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她急的哭了。我没有马上制止。她哭着搂着我想得到我的帮助。“王信予,今天妈妈要教你时间的概念,你愿意听吗?”“恩。”今天去小伙伴家里玩,爸爸很支持,也和你约好了时间。你玩的太开心了,“说道这里她赶紧点头,表示赞同。我继续说:“就不想回家。忘记了自己和爸爸的约定。时间已经晚了,大家等着你一起吃晚饭呢。约好的时间要遵守。妈妈也要批评你。”“今天的事,给自己一个惩罚吧。”“我再也不去他家玩了。”我们商量了一下,最后罚她一个月不能出去玩。还和她说今天的记下今天的惩罚时间。  

后来,她就真的没有出去。直到有一天,她问我:“妈妈,我答应你的事情我做到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去王雨晨家玩了。快看看手机,时间有没有快到了?”我心里一惊,小家伙原来一直在信守承诺。我拿出手机,看了看,并告诉她再坚持2天。  

直到现在,两个小家伙还是会在一起玩,但很遵守时间。  

在她做的好的事情上,我们都会一直给予肯定,不说风凉话。有些坏习惯上,一致寻求改正措施,监督并帮助她。  

   

2.    自我转移情绪  

遇到问题冷静三分钟。家长在看到孩子的问题时,要先冷静三分钟。最好的办法是先离开孩子,到别的房间,采用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然后,想好了怎么样与孩子交流才能起作用再去跟孩子交流。如果在说的过程中又感觉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就在照上述办法去做。在这里要把握以下的原则不是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先忽略一下,这样也有利于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觉得这两点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无论你有心还是无意,真正的家庭教育就在你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进行着,也就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时时处处存在着,它深刻而不可避免。  

利用家庭教育,去协助和帮助孩子完善学校教育,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比如: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效果会更好。  

关于如何在以后的教育中,深入的去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情绪,已达到对孩子健康的情绪培养,我们要去关注自己的语言输出。因为“说什么并不重要,怎么说的方式才重要。”还有一些家庭的亲密肢体接触也可以在培养孩子的情绪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条一直走下去的路,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学习,多反思,就能多解决问题。  

提醒一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任务中,通常只有妈妈担任重要角色。爸爸也要参与进来。因为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我是一切的源头!  

   

   

   

师生园地录入:yxy8    责任编辑:jljh 
  • 上一个师生园地:

  • 下一个师生园地:
  • 相关师生园地
    没有相关师生园地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