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安文钰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因为写作年代距离今天较为遥远,学生对当时背景的难以理解,加之个别词语稍显生涩,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划分成三类:第一类错别字,让学生明白这在当时并不是错别字;第二类词语如“家景、值年、仿佛年纪”,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第三类带有文言意味的词语,如“素、无端”等,本节课学生对字词和课文内容这两方面掌握较好,因为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同时学生在此之前已读过鲁迅的不少作品,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学生完成得较好。
学习鲁迅的文章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对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文内容的归纳上多让学生自己总结;人物外貌描写上,要有效利用课本,让学生在文本中体会,在读中理解。
整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学生找出来后,通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