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共13个自然段,围绕大象与众不同的耳朵展开了故事内容。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很注重识字教学。因为识字不仅是学习文化的起点,也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二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我运用随文识字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扣住了学生识字与朗读理解课文的重要目标。识字教学原本比较枯燥,为了扣住孩子们的目光,和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利用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对识字板块进行了改造,以变魔术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以加一加,换一换,多音字,词性的运用,字的起源等进行识字教学,课件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我相信孩子们在本节识字部分已经深深扎根。
除了识字部分,我在教学中紧扣“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进行重点解析,让孩子们体会“小兔子”的心理状态,“大象”的心理变化,让孩子们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语气进行指导朗读,并试图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进入到童话世界里。
教学不仅仅让孩子们识字并理解课文,一个好的课堂,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天性,比如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对话的情节,并让孩子们当当小演员,进行情境表演,动静结合,活动贯穿始终,低年级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始终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堂,不能让孩子们一动不动到课堂结束,那样的课堂效率也是不高的,这个环节,恰好让疲惫的孩子们起身动一动,这不仅仅是呼唤孩子们的注意力,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深入童话故事中,体会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从而去理解课文交给孩子们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