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反思
【字体:
《平均分》教学反思
作者:yangliji…    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91    更新时间:2022-01-20

教学《平均分(一)》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知识中“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旨在让学生操作中初步学会根据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课始,我从直观操作引入,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6个桃子分两份,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6个桃分三份,看看有几种分法。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两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我利用教学中的提问:“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每份分得”是什么意思?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弄清楚,这时学生才能对平均分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所以,在进行分类后,我马上让学生分小棒,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得到平均分的概念,也体会到分得多样化。  

   

教学科研录入:yanglijie    责任编辑:yanzi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