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后记
“三力课堂”教学大比武,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也为我们老师创造了一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学比武,下面我就谈谈参赛的心路历程。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我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在做好自己平常的教学工作外,我还挤出时间来学习了本节课的教材、教学参考等资料,研究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初步形成教案。很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我很多帮助,提了很多宝贵意见,一遍遍试上,一遍遍修改教案,不断完善教学流程。
本课是基于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从而对分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并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我是从以下几部分来教学的:
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切入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1、4个单独的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其中一个正方形能否用分数来表示,并运用多媒体合并4个正方形,突出把4个正方形看成了一个整体,让学生初步建立整体的观念,感知部分与整体之间是有联系的。
2、分散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是教学的难点。教师示范用加圈的方法,表示把分散摆放的4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中间用虚线划分表示平均分成了4份。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一个比较具体的整体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概括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1/4。
3、认识每份是几个的1/4也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到8个正方形的1/4,在交流中重点讨论每份的个数,建立2个为一份的概念,突破把几个看作一份的这个教学难点。在对“两种不同分法却都得到了整体的1/4”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的份数,引出分数的本质,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都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1/4,明确不同的整体,但只要把整体平均分成4份,那每份都是整体的1/4。
5、 找 12个正方形的1/4(每份3个)、20个正方形的1/4(每份5个),并比较4个、8个、12个、20个正方形的1/4,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整体的总个数和每份的个数中抓住不变的量——即平均分的份数。并让学生举例得到1/4,让学生知道各种不同数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拓宽对整体的认识,清晰建立一个整体的1/4的表象,从而得到“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那每份就是它的1/4”。
6、把12个正方形平均分,得到不同的几分之一。这一部分内容拓宽对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的认识,在思考与交流中进一步感悟:要得到几分之一,关键要看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7、设计了3个练习题,在练习、比较中进一步明确要得到一个分数,就必须看清整体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
这一次赛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享受这个过程,让我经历了一个
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让我更深的理解了教材,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