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意见
【字体:
关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意见
作者:教育局    德育阵地来源:教育局    点击数:6886    更新时间:2014-11-25

江阴市教育局文件

澄教发201415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丰富行动德育内涵,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幼学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现制定本意见,请各校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讲话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优秀传统美德为重点,整体规划、有机结合、按序推进,促进我市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二、活动目标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1)幼儿阶段,以激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感为重点,各幼儿园要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开展启蒙渗透式教育,帮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与魅力。对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感兴趣,能以游戏的方式来体验中国文字的乐趣;跟读朗朗上口的简短童谣或语义浅显、感染力强的古诗,感受语言带来的快乐体验;了解一些表现智慧、勇敢、谦让的典故;结合生活场景了解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认识国旗、国微、国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家乡、首都的名称、物产景观及中国主要名胜古迹;通过环境营造、游戏活动,体验戏曲、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间游戏所表现出鲜明特色文化,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美;初步引发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引导幼儿积极践行传统美德,做讲文明,懂友善、爱劳动,讲卫生,守规则的小朋友;培养爱家人、爱学校、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形成中国文化初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小学一至三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3) 小学四至六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4)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5)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
   
三、基本原则

1.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学习国际先进文化,博采众长。

2.自然结合的原则。要根据学校自身历史、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建设和不同学段学生成长规律等实际开展活动,加强学科渗透,活动体验。要与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自然结合,从培养公民意识出发,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点面结合的原则,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市部分中小学已有很好的基础,要以项目实验学校为主体,从内容上分别探讨,从教材、师资、课程等方面不断开发完善,逐步在全市推进这项工作。

4.协同共进的原则。推进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之外,也要协同宣传、文化等有关政府部门和组织形成教育合力,更要加强家庭、社区与学校之间的配合。

5.取精存真的原则。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由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由于受社会经济、科技力量、自然认识等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少内容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今天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指优秀内容和形式的教育,要坚决去除落后、愚昧、迷信的元素,坚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的方针,用现代的视角看待传统,在传承中体现未来的方向。

四、主要内容

(一)传统美德教育。要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24个字在学生中入心入脑。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从公民教育出发教育少年儿童争做优秀的小公民。积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重点推进文明礼仪教育,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注意融入“爱、善、诚、勤、俭、美”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在当前就是要继续深入推进五小行动教育活动,以此为抓手弘扬、践行传统美德。

(二)传统节日教育。一是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要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三是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其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进一步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体验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要由各种节日了解有关历史知识和道德故事,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内化道德营养。

(三)经典诵读教育。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结合教材需要的原则,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诵读活动,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利用《弟子规》等经典作品,有选择地开展诵读活动;创造条件,把名师、名家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书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四)地方名人民俗教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一是要对本市地方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江阴地方历史名人、地方民俗、文化遗迹、故事传说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好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德育资源的作用。二是将江阴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建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进一步推进以行动德育为特色德育教育,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江阴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当前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民戏民乐等民艺教育。在我市学校开展的民戏民乐教育基础上,整合资源,凸现德育教育。优化小锡剧进校园工程,与时俱进,以德育教育内容的歌词开展小锡班活动。鼓励学校开设民乐学习和欣赏等特色课程,感受传统经典音乐的魅力。以学校原有项目为基础开展如:琴、棋、书、画、戏曲、舞蹈、武术、民间体育、泥塑、剪纸等国粹教育。

五、活动策略

对于中小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按照“普及国学常识,培育民族感情,重在践行美德”的工作思路进行,注意以下几个结合。

1. 与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要根据我市开展的文明礼仪、五小行动教育要求,通过升旗仪式、班团队会、社团活动、艺术体育节、报告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途径,用知识问答、主题分享、故事大赛、课本剧、文艺表演、劳动竞赛等形式,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校园德育氛围。深入开展节俭、尊长、自理、守序、诚信等传统美德的实践体验活动。

2.与家长学校建设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美德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性活动,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以优秀家风调查,“家风对我的影响”、“从家风、班风、校风说起”等班队活动为方式协同家庭一起做好孝道、感恩等教育,让家长一起督促学生在校内外践行优秀传统美德。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自然渗透,充分利用教材的原有资源,同时开发和利用江阴的、学校的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编写具有个性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普及读物;制作形式活、受欢迎的数字化课件。

4. 与评优激励相结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单项或者综合性评比活动,与“最美孝心少年”、“节约小达人”、“守序小标兵”、“十佳小公民”、“美德好少年”、“文明风尚好少年”等评比自然结合,让先进典型在同学中起到道德引领作用。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德育科、基教科、职社科、教研室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德育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为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检查,定期组织交流和相关研讨活动。各中小学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活动的实施。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切实抓出成效。

2. 强化队伍建设。建议由学校的语文历史老师、或喜欢国学的教师担任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体育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校实际的适合传统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并进行相应的提高培训。市教育局聘请传统文化教育专家,以专题讲座、观摩课、经验分享等形式,进行工作交流。

3. 健全管理机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实验学校要率先行动,做好示范。教育局定期开展传统经典教育教学研究,举行经验成果交流,抓好教师业务培训。各校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改内容,结合德育科研、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等课程实施;要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与绩效。市教育局将组织相关人员对活动开展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查,并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有成效的学校、教师和 学生。

 

 

江阴市教育局

20141125

 

 

 

 

江阴市教育局                2014年11月25印发

 

德育阵地录入:yyjyz    责任编辑:yyjyz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电话:0510-86338683。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校园网 河塘中心信息技术处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9095289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