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系列常识(7)
七、气象与地质灾害
32.高温
日最高气温达到
应急要点
●饮食宜清淡;多喝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保证睡眠;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
●在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如有人中暑,应立即把病人抬至阴凉通风处,并给病人服用生理盐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如果病情严重,需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专家提示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应注意调节情绪。
●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温度不宜过低。
●大汗淋漓时,切忌用冷水冲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老人、体弱者或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应减少活动;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3.大风
城市中,大风及其在建筑物之间产生的“强风效应”时常会刮坏房屋、广告牌和大树等,并会妨碍高空作业,甚至引发火灾。
应急要点
●大风天气,在施工工地附近行走时应尽量远离工地并快速通过。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或大树的下方停留。
●及时加固门窗、围挡、棚架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损坏的室外物品。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应减速慢行。
●立即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立即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并疏散人员。
●不要将车辆停在高楼、大树下方,以免玻璃、树枝等吹落造成车体损伤。
专家提示
●应密切关注火灾隐患,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借风势,造成重大损失。
●留意天气预报,做好防风准备。
●老人和小孩切勿在大风天气外出。
34.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的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沙尘暴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破坏建筑物及公共设施,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专家提示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35.暴雨
暴雨,特别是大范围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城市内涝,使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对城市交通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应急要点
●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专家提示
●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
●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36.雷击
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要点
●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
●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
●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专家提示
●高大建筑物上必须安装避雷装置,防御雷击灾害。
●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
●对被雷击中人员,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抢救。
●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37.大雾
当大量微小水滴悬浮在近地层空气中,能见度小于
应急要点
●机动车驾驶员应打开防雾灯,密切关注路况。行驶中要减速慢行,控制好车速、车距。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遇大雾天气、能见度过低时,应立即减速慢行,并将车驶向最近的停车场或服务区停放。
●大雾天气出行,行人应注意交通安全。应戴上口罩,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专家提示
●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肺疾病的人,大雾天不要外出。
●大雾天空气湿度大,电力设备的绝缘表面会发生击穿现象,可能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因此,家中应准备一些照明用具。
●不要在大雾天气时外出锻炼。
38.冰雪天气
冰雪天气时,由于视线不清,路面湿滑,给出行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极易发生交通和跌伤等事故。
应急要点
●非机动车驾驶员应给轮胎少量放气,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
●冰雪天气行车应减速慢行,转弯时避免急转以防侧滑,踩刹车不要过急过死。
●在冰雪路面上行车,应安装防滑链,佩戴有色眼镜或变色眼镜。
●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迅速通过或绕道通过,以免上结冰凌因融化突然脱落伤人。
●在道路上撒融雪剂,以防路面结冰;及时组织扫雪。
专家提示
●老人及体弱者应避免出门到出现冰雪天气的地区。
●能见度在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在现场后方设置明显标志,以防二次事故的发生。
39.地震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应反应迅速,及时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
广州地区的地震预报必须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其余的地震消息皆属谣言。
应急要点
●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市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专家提示
●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
●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
40.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对农田和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破坏性极大。
应急要点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专家提示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41.崩塌
崩塌易发生在较为陡峭的斜坡地段。崩塌常导致道路中断、堵塞,或坡脚处建筑物毁坏倒塌,如发生洪水还可能直接转化成泥石流。更严重的是,因崩塌堵河断流而形成天然坝,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灾。
广州地区崩塌的特点是分布广、规模较小。公路边坡、施工挖土现场等是山体崩塌的多发地段。
应急要点
●行车中遭遇崩塌不要惊慌,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因崩塌造成车流堵塞时,应听从交通指挥,及时接受疏导。
专家提示
●雨季时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山体坡度大于45°,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夏汛时节,人们在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