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教学设计及反思
《箫》是一首汉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有浓厚的江南民歌风味。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通过演唱汉族民歌《箫》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的抒情、愉悦的情感,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能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最后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应倡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体验、勤于探究”为特征的音乐学习训练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音乐学习通过模仿、体验、感悟、探究、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
《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汉族民歌。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创设与单元主题相适应的教学情景,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层层推进。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设计读童谣的环节,通过变换不同形式的读童谣:齐读、有节奏的读、跟随读以及加入伴奏音乐读,将歌曲中的节奏问题,首先得到解决。孩子在不断体验中,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各个难点。同时在学唱歌曲部分,我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歌曲的乐句之间的联系,相同或者相似的乐句,让孩子自己找寻其中的奥秘,从而让他们自己在探究中自然的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问题。其次,在歌曲处理是,我通过让孩子自己通过图片、线条的描绘,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孩子们体会旋律走向的不同,强弱是否有所不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探究,从而来进行演唱。其次,我还巧妙的将第一部分中的音乐游戏加入到演唱环节,孩子们乐在其中。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不断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最后,源于《箫》和《紫竹调》都是改编自汉族小调“紫竹调”,以及歌曲婉转柔美的特点。主题拓展教学中,欣赏箫主奏、琵琶伴奏的《紫竹调》,让孩子们的审美体验更真切、更强烈,从而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增长知识能力,激活想象力、创造力,开阔视野,从而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