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教学无痕
作者:叶英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16  更新时间:2014-10-08 22:16:20  文章录入:yyjyz  责任编辑:yyjyz

大道至简,教学无痕

——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讲座后记

 

930日,置身于华士实验小学报告厅,看着薛特级在讲台前与学生互动的身影,聆听着薛特级诙谐风趣的言语,我的内心居然有些小小的激动,禁不住喃喃自语:“嘿,今天我终于见到薛法根‘本尊’了呢!”

你可知道,薛特级的书籍,我案头藏着两本,封面上,那露齿咧嘴笑得正欢的形象,一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板块教学的智慧课堂,一直冲击着我的思维。这回,薛特级从我案头书本的封面一下跃入我眼前的真实课堂,我难免会小激动一下下啦。

言归正传,下面我便整理一下本次讲座学习内容,与大伙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一、教育之道

1、育人先育已

   “语文老师要有敏锐的语感修养。”只有这样,才会分辨出学生语言表达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点;只有这样,才会辨别出文本的语言密妙。

敏锐的语感得益于日久天长的语言修炼。     

 

2、信念的力量

“差的只是时间。”

课堂教学之中,“差的只是时间” 请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只要你带着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全体学生,相信总会有学生能回答出来,这份“信念”会传递给学生,他们会不停想,换用薛特级的话来说:“至少,那个三条杠杠的,两条杠杠的班干部、队干部,不会令你失望的。他会拼命想,使劲想……”

信仰给人精神的慰藉,信仰又会让人获得成长的力量。

 

3、理念的价值

【理念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看一堂课,我们习惯于从“怎么教”的角度去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乃至教学风格,眼中所见的是教师的风采和学生的精彩。但是,这样的好课,往往好看不好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教什么”的角度去看课,着眼于教学内容:教师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这样的课,在于教得对不对,不在好不好;你看得明白,就能教得出来。就一堂课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对语文课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紧迫。

在一般人看来,“教什么”似乎不是问题,而在语文教师看来,是一个千古难题:语文课程中没有明确,语文教材中没有呈现,语文教参中也没有可以确定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学内容究竟在哪里?就在一篇一篇的课文里,唯有有心人才能看得见,看得准,看得透。

【理念2】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尽管我们都知道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但我们仍然会陷入教课文的误区,且常常不知不觉。亦如《三个忠告》的寓言故事,国王明明知道这三个忠告,却偏偏会情不自禁地违背三个忠告。由此可见,知道是一回事,而做到却是另一回事。

薛特级提示我们:

汉字,教什么?教:基本字+基础结构会组成什么新的字

阅读教学教什么?教怎么阅读,教基本的阅读方法(基本方法、基础知识),教运用语言的习惯,并加以训练。

理念——是方法背后看不见的“手”。

 

 二、知识之力

   1、知与不知

 教师的尊严,在于知。

   2、转知成智

 金字塔学习方法(见下图)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启示:“教”是最好的学。

 

三、点化之术

1、听记的艺术

平时训练:归类默写

倾听记忆→书写→归类→内容→结构

  先从听写词串开始训练

②词串听写一阶段后,请学生听句子,捕捉其中两个重音词,默写下来。

③词串听写一阶段后,再直接听写句子:一个短句(告知标点)→两句、三句→一个长句,学生自主添加标点符号。

语言基本材料的积累:听记。

 

2、朗读的艺术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书声琅琅更是好课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检验朗读水平的三条标准,有感情又显得尤为重要。而怎样朗读才算得上是有感情了呢?似乎谁也说不清楚,只能凭着各自的语感来辨别了。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等于舞台上的朗诵,须掌握朗读中情感表现的分寸感和舒适度,提倡自然,反对矫揉造作,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3、点评的艺术

1)薛特级建议我们不会点评的语文老师一开始摘记名师点评语言,分类摘抄,夹在书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拿”来点评,几个回合下来,名师的话语,自然而然就成了我们自己的了。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脱口而出类似的言语来点评。

2)当学生答出的内容,你一时难以确定是否合适,难以点评的时候,可尝试用质疑的语气重复一下学生的答案,并追问: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4、写作指导的艺术

①命题激活

②写检讨书的指导

  即时作文(课堂上限时完成,不得带回家)

…………

此次学习,有理论的洗礼,更有指导实践的做法,让我们一起学习名师,且行且思考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