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绳(单、双脚跳)教学设计及课型总结
作者:张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98  更新时间:2015-03-24 15:12:15  文章录入:zhangyi  责任编辑:yanzi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玩绳(单、双脚跳)    2、游戏:踏“石”过“河”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尝试利用绳子进行各种身体练习和游戏活动。  

          2、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跳跃的活动及各种玩绳游戏,在交流、合作中了解单双脚跳的方法。  

          3、学生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并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与同伴能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5分钟  

1、常规教学。  

2、捉“尾巴”(用绳子在腰后打结成为“尾巴”)  

教师活动:1、常规教学,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启发学生通过移动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同时设法去捉对方的“尾巴”。  

学生活动:1、师生问好,精神集中,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不断地移动,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同时设法去捉对方的“尾巴”。  

   

(二)6分钟  

绳操:用绳子打结后进行各种抛、接练习。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用绳打结,并进行各种抛和接的练习。  

学生活动:在音乐声中动手用绳打结并进行各种自抛自接、互抛互接等练习。  

   

(三)创造性活动:玩绳17分钟  

重点:用前脚掌蹬地  

难点:落地轻巧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观看挂图(青蛙跳荷叶)。  

          2、引导学生自由或结伴去模仿、体验、创造。  

          3、小团体合作,设计各种图案,并进行单、双脚跳。  

          4、展示大舞台。各组展示本组的创设方案。  

学生活动:1、用绳子画“荷叶”,并利用摆好的“荷叶”进行跳跃练习。  

          2、通过合作,设计各种图案,并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跳的练习。  

          3、展示部分有代表性的游戏,供大家借鉴,师生进行评价。  

   

(四)游戏:踏“石”过“河”。7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合理摆置“石头”才能迅速过“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身  

          动、情动。  

学生活动:同伴合作,合理摆置“石头”,小组协作踏“石”过“河”。  

   

(五)5分钟  

1、放松:集体舞“拾稻穗的小姑娘”。  

2、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活动:1、师生共舞,热情投入,享受乐趣。  

          2、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客观性地评价与肯定。  

学生活动:1、师生共舞,热情投入,享受乐趣。  

          2、对自己与他人积极评价。  

场地器材:短绳36   呼啦圈20   

    

课型思考: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班队集体荣誉感较强,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单双脚跳的基本动作技能,对单双脚跳很感兴趣。但是,由于体质等原因,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兴趣爱好广泛,因此,情绪容易受到影响。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肌肉缺乏力量性;个性比较突出,爱展示自己。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味性的组织教学和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学习方式,试图通过学生玩绳的练习进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适时、恰当地即时点评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本次课为跳跃单元的第1次课,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促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本次可采用的教学形式有:1、捉“尾巴”:通过不停地移动,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同时设法去捉对方的“尾巴”;2、绳操:用绳子打结后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各种抛、接练习;3、创造性活动(玩绳):小组合作设计各种图案,并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跳跃练习;4、游戏:踏“石”过“河”。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石头”间距适合本小组的方案,迅速过“河”;5、放松:集体舞“拾稻穗的小姑娘”;6、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在本堂课中我利用的器材简便,每人一根绳子,整节课都围绕着绳子进行教学。用绳子绑在腰后变成“尾巴”,进行捉“尾巴”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灵敏素质;用绳子打结变成投掷物,培养了学生们勤快动手的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上肢力量;同学们动手、动脑,互相讨论,设计了各种优美的图案,如:荷叶,蝴蝶,房子等等,并进行了跳图案的练习,同学们在各种图案的激发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踏“石”过“河”游戏活动中,同学们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与同伴合作,动手合理摆置“石头”,小组协作踏“石”过“河”,把这节课推向了新的高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