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互助,同计算共提升
作者:张惠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735  更新时间:2015-01-22 13:50:21  文章录入:zwf7757  责任编辑:yanzi

伙伴互助,同计算共提升  

—— 渗透伙伴学习的数学计算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片段:1、用学过的方法算。(课件出示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伙伴合作,想出不同烦人方法。  

 学生① 用加法计算  

追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②转化单位计算  

0.8×3  

0.8=8  

8 ×3=24  

24=24=2.4  

学生③用计数单位计算  

                              0.8×3=2.4(元)  

   

80.1   240.1  

2、尝试笔算。(同学们齐心协力,用以前的知识求出了答案,但当数字庞大无法口算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乘法竖式,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0.8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方法,怎么列竖式?)  

引导:“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呢?  

0.8×3=2.4(元)  

    0.8          8个十分之一  

  ×  3  

      2.4          24个十分之一  

明确:可以先把0.8看成8个十分之一,乘3得到24个十分之一,所以结果是2.4,也有同学提出小数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伙伴听听)  

试算:冬天买了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么列式?你能快速算出答案吗?(伙伴之间互相竞赛,看谁的方法最快速有效。)可用加法竖式计算,也可列乘法竖式计算。  

  2.35×3=7.05(元)  

2.35               )个百分之一  

  ×    3  

     


    7.05               个百分之一  

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刚才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乘法竖式计算,这说明列竖式计算更简便。但在列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这个推想的过程很麻烦,大家有没有好方法,省略这个推想的过程,直接计算出答案?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质疑:这样算确实简单,但老师有一个疑问,乘数是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乘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在这两题中确实是这样,但在其他题中也是这样吗?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大胆的猜想,还需要我们的小心验证。  

4、验证猜想。(伙伴合作,验证猜想)  

验证:计算器算一算 看计算的结果与猜想的是否一样。。  

概括: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5、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运用规律点一点。(伙伴合作,一个猜,一个点,互相判断对错  

   

【案例分析】  

“伙伴教学”能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在这节课中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可以达成以下目标:  

一、人人都能及时得到帮助。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基础是整数乘整数,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需要及时指导。而部分教学环节采用伙伴教学,当学生旧知识遗忘,不会计算的时候,学生辅导老师可以及时协助教师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得每一个同学都不被冷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这样就能保护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伙伴教学中的小老师要辅导学生把某个知识点弄清弄懂,首先自己要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问题再讲述给同学,这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相应得以提高,要使同学学会,还需要会讲,促使他寻找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三、改善“师生”双方的学习成绩,培养合作意识。  

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一原则在伙伴教学中同样也能体现出来。首先因为要做好对伙伴的辅导工作,自己必然加倍努力学习,而学得学生也会因为是同龄小老师的原因,学得加倍有劲。而通过伙伴教学,伙伴之间不但可以解除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合作的品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