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ng、ing、ong"教学与课型思考 | |
作者:蔡彩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91 更新时间:2015-01-16 10:46:59 文章录入:蔡彩虹 责任编辑:jljh | |
|
|
ang、eng、ing、ong 教学要求 1.学会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正确认读由声母和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和拼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ang eng ing ong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文投影、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拼音王国去旅游,大家高兴吗? 2、 课件演示打气球来复习了前鼻韵母。 3、 出示图:(1)我们学会了5个前鼻韵母,今天我们来学学后鼻韵母。瞧!这幅画里藏着好几个我们今天要学的后鼻韵母呢! 请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放了哪些风筝?(生简单说图意) 师领读词:风筝、龙、老鹰 4、 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你们:星期天,天气晴。 小朋友们放风筝。 有蜜蜂、有长龙、还有一只大老鹰。 二、 新授 1、 整体感受 师板书:fang zheng long ying,这里有四个后鼻韵母,仔细看看今天所要学习的四个后鼻韵母,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ng )板书:ng 师:这就是后鼻韵尾,后鼻韵尾怎么组成的?(生) 师小结:后鼻韵尾有单韵母和后鼻韵尾ng 组成的,在发音方法上与前鼻韵母相同,有前面的单韵母滑向后鼻韵尾。 2、 学ang、eng、ing、ong 出示卡片 范读 注意老师的口形,发音要慢。学生反复练习(重点:eng口形要扁) 3、 比较an-ang的发音(en- eng in- ing) 出示卡片,说说相同和不同之处。 (1) 范读两个音,让学生注意口形。 (2) 指名读,同桌互读。 (3) 小组学习读:en- eng in- ing 互相听,纠正。 3、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1)出示ing 卡,指名读 (师在前面加上大y):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读音和ing一样,齐读。 (2)讨论:ing和的异同。(读音相同,字形上多了一个大y) 师:ing是韵母,用来和声母相拼,举:班上的名字 板书 而ying是整体认读音节,可直接给汉字注音,如:老鹰的鹰ying (3)练读ying的四声,并用它的四声组词、说话。 三、练习 1、游戏“猜猜看”:一人蒙起眼,另一人指出一个后鼻韵母让他猜,坐在下面的同学们当裁判。当猜错时,老师问裁判:“对不对?”同学们说:“不对不对,请重猜。”如果猜对了,则说:“对对对,这是-------请上位。” 2、抄写ang、eng、ing、ong 注意写时要把后鼻韵母中的三个字母靠紧些。 “ang、eng、ing、ong”课型思考“ang、eng、ing、ong”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篇课文。 教材安排意境优美的情景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本课学习的难点就是读准字音,区别前鼻音与后鼻音。本课的教材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汉语拼音学得好坏,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既使学生学得愉快,又使学生学得扎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上课,我就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轻松学拼音的情景:课件出示拼音王国,老师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拼音王国去旅游,大家高兴吗?”然后又通过课件演示打气球来复习了前鼻韵母。这样,孩子们就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多种游戏,保持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课堂游戏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节课,设计了多种游戏,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很容易混淆,所以在学完四个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后,设计了拼音大变身的游戏:用ɑ o e i 和n、nɡ组合,练读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区分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在学习音节时,用卡片做声母和韵母碰撞相拼的游戏,让孩子拼读音节,非常直观、形象,教学效果比较好。 3、多样读法、吸引注意 在教学中,我先利用图片让孩子先说出图片上的名字,如:蜜蜂,告诉他们“峰”的读音中去掉f就是eng 的读音了,在教师说清楚发音的方法, 然后采用多样化的读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反复认读中牢固地掌握后鼻韵母的读音及其与声母的准确拼读。采用的读法有:教师范读,小老师教读、全班齐读、自由练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整个过程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集中的注意,并通过反复练读达到牢固地掌握后鼻韵母与声母的准确拼读的目标。 这堂课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让学生在临近的比较中发现问题。事物搀杂的越多,学生越难以比较,因此也难以发现问题。例如,让学生整体的比较“en—eng an—ang in—ing on—ong”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只发现都有g。那么其他的方面(如发音)为什么不能发现呢,除了老师的引导不到位,还有重要的原因是比较的多了,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如果让学生一组一组的比较,这样问题集中,范围缩小,可能效果要好得多。当学生发现问题后,再自己读读,体会体会,更能加深印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