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姑娘》教学反思
作者:顾春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0  更新时间:2025-01-15 9:14:37  文章录入:顾春燕  责任编辑:顾春燕

《中国民间故事》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人文主题,“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是本单元地语文要素,整个单元主题明确。统编教材依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练习复述。二年级教材安排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所有的复述训练主要都是基于故事类题材来进行。教材在五年级安排了“民间故事”主题单元,单元篇章页明确提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依托“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训练,是在学生原有复述能力的基础上,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发展思维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水,体现出教材对复述训练目标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在过去的一个月多中,我基于单元要素,带领同学们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在学习《牛郎织女》第一课后,以“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为切入点,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导读课旨在增强同学们对民间故事的了解,能够结合具体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产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初步感知了劳动人民寄托在民间故事中的朴素的愿望。在两周之后进行了推进课,推进课上检查与推进学生的阅读,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们感受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牛郎织女(二)》在课前导读中,要求同学们制作连环画。在课上,我们一起绘制了“山形图”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那些情节可以画图、配哪些文字。

  我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自发的展示和的交流是贯穿阅读始终的。那么该如何形成一节具体的交流与展示的课程呢?我们决定还是回归课本,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安排了民间故事猜一猜、民间故事讲一讲、民间故事演一演这三个环节。

  孩子们读完一本书,这本书让孩子们拥有了很多收获。那么交流和分享就变得水到渠成。因为孩子们读过这本书,所以更有的聊,有得做。

    课堂的不足之处:

1.在灵活运用多种阅读策略上没有更多的练习和运用。

2.还可以进行更好的阅读指导,但是这要靠教师在自己的真实阅读中才能获得,今后要在自己的阅读中多积累多总结,及时分享给学生。这样更有说服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