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 ve er教学反思
作者:袁晓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25-01-15 8:51:14  文章录入:周丽芳  责任编辑:郭立丰

         在教授汉语拼音《ie üe er》一课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复韵母及其相关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成功之处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课程伊始,我创设了“拼音王国探险”的情境,带领学生结识新的拼音朋友ie、üe、er。这一情境迅速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开启学习之旅。比如在学习ie时,我展示了一片树叶的图片,引出“ie”的发音,学生们很快就被生动的画面吸引,积极模仿发音,课堂参与度高。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助力发音与认形  

1. 发音教学:对于复韵母的发音,我采用示范发音、口型讲解和学生模仿相结合的方式。发“ie”时,先引导学生发“i”,再慢慢滑向“e”,让他们感受发音的变化过程。同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口型,其他同学观察纠正,强化了对发音的掌握。  

2. 认形教学:运用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记住复韵母的形。如“üe”,把它想象成一条小鱼吹着泡泡,上面的两点就是泡泡,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üe的样子,并且在书写时也能准确写出两点。  

(三)游戏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穿插了“拼音小能手”游戏,将写有ie、üe、er及其四声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老师读拼音,拿到相应卡片的学生快速站起来。这个游戏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拼音,增强了对四声的辨别能力。  

   

二、不足之处  

(一)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课堂上,整体教学进度把控较好,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区分ie和üe的发音时存在困难,我未能及时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例如,个别学生在发üe音时,总是忽略ü上两点的口型,没有完全掌握发音要点。  

(二)教学内容拓展欠缺  

局限于教材内容,对知识的拓展延伸不够。如在学习er时,只是简单介绍了它是特殊韵母,没有进一步拓展到生活中常见的儿化音词语,学生对er的实际运用理解不够深入。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个体关注  

1. 在课堂上增加巡视环节,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现场指导。  

2. 课后安排专门时间,对掌握不牢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发音和认形的难题。  

(二)拓展教学内容  

1.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儿化音词语,如“一会儿”“小孩儿”等,让学生感受er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  

2. 引导学生用所学复韵母进行简单的拼音组词、造句练习,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对《ie üe er》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我明确了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趣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