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作者:缪莉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3  更新时间:2025-01-13 12:42:21  文章录入:缪莉英  责任编辑:郭立丰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缪莉英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学生体会和积累。  

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无尽乐趣。比如,第 2 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  

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如“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既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又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基于本文的写作特色及单元所处位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言积累。  

整堂课,我以“大自然的奇妙之旅”为主题,设计了三个任务情境。通过品读优美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研词析句,体会其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积累生动语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助力语言积累,积累言语经验。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遵循作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小组讨论,合作共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员之间查漏补缺,互帮互助,有助于共同提高。分析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传授方法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注意适当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读得不够,尤其是许多重要的段落因赶时间而忽略细读深品。在教学中,如果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引导学生先谈感受,再进行有情感的朗诵就会更有语文味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发现作者遣词造句之规律,在入情入境的品析活动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者就是要抓住最佳时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大自然中读到的奥秘和感受到的乐趣,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学习运用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使整堂课更有语文教学中,还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学情,采取恰当的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只要潜心钻研,我深信定能在教学之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旖旎风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