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彩观察游戏,感知人眼的调和能力
教师给学生展示由原色彩点构成的动物剪影,以点名回答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测试图的观察,识别图片中的图案与颜色。
1、开展游戏:教师展示图片(图1),分别让最后一排的学生退远观察图片,第一排的学生凑近观察图片,回答你看到了什么?
图1
2、比拼对错:由远近观察得出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答案是对的,为什么?得出结论: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对,这是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远看的同学看到的是色彩汇成一片的剪影,而近看的同学看的是一个一个的彩点。
3、深入拓展:教师请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片,退远看兔子各个部分的颜色,是一样的颜色吗?有什么区别。得出结论:得出哪个彩点密集,整体颜色就偏向哪个颜色。
4、总结导入:近看是彩点,远看是图案,红点、黄点点呀点,点出了一片红色、一篇橙色、一篇黄色,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点彩游戏,体会点呀点的乐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色彩融合现象
1、提问与回答: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能在生活场景中找到色彩调和的运用吗?举个例子。
2、展示色彩调和案例:由两种原色组成的毛衣纹样,近看是黄点与蓝点,远看形成了融合的颜色。(图2)
图2
3、展示大小疏密案例:一片由黄花、红花构成的花海,近处的花朵比较大,排列稀疏,可以看到一朵一朵不同颜色的花,远处的花朵汇成一片,形成一片橙色。
图3
三、点彩水果拼盘,加深色彩融合的理解
1、复习三原色与三间色:以抢答的方式,回顾三原色是什么?两个三原色结合会得到什么颜色?得出结论:三原色是黄色、红色、蓝色,黄+红=橙,黄+蓝=绿,红+蓝=紫。
2、水果拼盘游戏:
开展游戏:桌上备有剪刀与白纸,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水果剪出水果的剪影,用棉签蘸取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通过点呀点的方式,给它填上印象中的色彩。看谁填的水果特别香、特别美。(图4)
图4
成果展示:教师准备好印有白色果盘的灰色卡纸,随机抽两组学生作品,让学生在果盘里摆一摆,放一放。摆好后请学生分辨水果的颜色。教师提问,果盘中的苹果用的是哪两种原色的点点?退远看会容纳融合成什么颜色?
扩展延伸:教师展示水果的颜色过渡,可以通过改变彩点的大小、疏密,来改变融合色彩的颜色,哪个彩点更密集、更大,整体颜色就偏向哪个颜色。
四、了解点彩大师,学习点彩创作思路
1、播放视频:教师介绍“点王”(修拉)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修拉介绍视频。播放前针对视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视频播放后举手回答。
视频内容:修拉是“点王”;修拉的美术地位;修拉的作画方法;主要代表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赏析。
问题:点王是谁?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是什么?他是如何创作作品的?
2、赏析名作:通过赏析经典画作《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色彩,通过退远看、凑近看、进一步看,分析名画的整体布局颜色与单一色彩的变化,建立点彩创作思路。
(1)退远看,学布局:学习分析画作的场景构成与各场景的整体颜色。教师展示名画整体图(图5),并提问:这幅画作描绘的什么场景?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画面主要分为哪几种颜色?
图5
教师进行总结,画面描绘了阳光照耀下湖边的草坪,太阳很好,树荫清晰可见,颜色可分为林荫的深绿色、光照的黄绿色、湖水的蓝色。(图6)
图6
(2)凑近看,看颜色:学习分析画作人物局部放大图,欣赏画面的色彩,带领学生学习色彩的概括与丰富。教师展示人物局部图,并提问:局部图描绘的是什么?主要可以分为什么样的颜色?(图7)
图7
教师总结并深入:图片描绘了树荫下的穿紫色裙子的女士,人物整体都呈现紫色,脸是红润一些、浅一些的紫色,上衣是深深的、像黑色一般的紫色,裙子是蓝一些、深一点的紫色。明确的色彩可以区分画面的各个部分。
(3)进一步看,学技法:学习分析画作局部放大图的疏密、大小,带领学生欣赏画面的技法。教师继续展示图7,详细解析女人的紫色下裙。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提问:这条裙子是怎么实现颜色的过渡的?可以从图中点的大小、疏密来探究。
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总结,通过彩点逐步由小变大再变小,由疏变密再变疏,由此画出了细腻的过渡。
3、拓展延伸:教师由修拉笔下星期天大碗岛的风景扩展延伸,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以江阴周边的风景,如早晨的鹅鼻嘴公园、黄昏下的兴国塔、夜晚的飞马水城。
教师讲述自身经历,在游玩飞马水城的过程中,觉得阳光下的飞马水城特别好看,我就用点彩画了一幅“晴天的飞马水城”。(图10)学生如果未来也在哪个地点看到了好看的景色,也可以用点彩的方式将期绘制出来,制作成可以欣赏的美好回忆。
图10
五、教师示范讲解,创作窗台盆栽点彩
教师指出在江阴有很多好看的、风格各异的风景,此刻在教室内也有漂亮的景色,看在阳光照射下窗台上的盆栽,翠绿的叶子上装点着温暖的阳光,颇为美丽。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一花一叶都是漂亮的一景。老师来画一画窗台里的叶子。
教师示范“窗台上的叶子”点彩书签。
1、确定书签的大小,画出叶子的轮廓:(图11)
图11
2、颜色区分:用马克笔的宽面,对画面内容进行底色的填充,有的叶片偏蓝绿、有的叶片偏黄绿。颜色深的地方多点一些点点、颜色浅的地方少点一些。(图12)
图12
3、颜色过渡与丰富:用马克笔的细头,针对画面进行细节的描绘。阳光是黄黄的,叶片最亮的地方加一些黄色的点点,受光不强烈的地方点一些蓝色的点点。这盆盆栽的叶子在中心有红色的点点,给它点上红色。(图13)
图13
4、剪出书签:将画面内容剪下来,制成书签。(图14)
图14
六、学生创意表达,挖掘身边的美好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与思考:生活很美好,阳光下的盆栽是充满生机的,在家里躺着晒太阳的懒猫是温暖慵懒的,忠义街上老房子的牌匾是古老深刻的,就算是阳光下的一杯奶茶也独具生活的魅力。想一想生活中的美好景象,讨论讨论自己想画什么。为什么想画这个?
教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想画什么及其原因,并给出建议。
2、教师出示作业要求:进行生活美好一事的绘制,挑选合适的颜色,用马克笔点呀点,通过彩点的颜色调和与排列大小,画出物体明确,过渡自然的点彩。
3、作业绘制:学生运用彩色马克笔在白纸上进行绘制。
4、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巡视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同时,将优秀的画面举起来供全班同学学习,进行实时点评。
七、“点的世界”展评,品味点彩的独特魅力
1、办画展: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点的世界”画展,教师将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赏析点评,要求学生从画面整体的用色与过渡、彩点的疏密大小进行评述。
2、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人欢迎的三件作品,请请学生代表说一说喜欢它们的理由,并请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构思。
3、总结延伸:结束展览,挖掘学生作品的亮点,进行表扬、鼓励。总结课堂所学内容,今天,复习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了色彩融合的相关知识,认识了“点王修拉”,尝试以点彩对身边的一花一木进行创作。在以后的日子里,请同学们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多看看生活中的美丽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