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 |
作者:徐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3 更新时间:2024-06-25 10:39:11 文章录入:徐卫 责任编辑:郭立丰 | |
|
|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为、应”,正确书写“梁、诣、禽”,能读好文中的停顿。 2.捕捉文中表示人物的字眼,抓住人物的行动,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3.通过读懂人物对话的内容,品味对话中的巧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任务一: 了解人物,学习捕捉文中表示人物的字眼,抓住人物的行动断句停顿的方法,助推课文内容理解并读好课文。 一、了解人物 1读了课文之后,谁能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2能试试像课文题目这样介绍自己吗? 二、读好课文 1、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而且是竖排的。挑战读原版《杨氏之子》。 2、捕捉文中表示人物的字眼,抓住人物的行动断句停顿。 试着用“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的”的方法断句。 3、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重点读好: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并关注“禽“的演变。 4、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并说说故事大意。 三、说说大意 5、故事大意: 梁国有个姓杨人家的孩子九岁,非常聪明。孔君平去拜访杨家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随声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任务二: 根据人物表现,整体感知,感受人物形象。 1、仔细读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从课文什么地方能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呢?把找到的词句圈画下来。 2、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一读 3、比较两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简介孔君平,再来辨析“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法的差别,并谈谈体会。(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说明杨氏子说话的委婉机智) 5、再读这段对话,体会本文风趣的语言。 6、模仿说: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 李子是夫子家果 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 石榴是夫子家果 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 龙眼是夫子家果 7、小结并用词语夸夸杨氏子。
任务三: 指导背诵,续编故事,加深感悟。 一、背诵指导 二、续编故事 1. 想一想,接下去孔君平会有什么表现?
任务四: 拓展推荐阅读,对比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说话风趣幽默的魅力。 1.一个法庭庭长,一个杨家小孩,一个登门拜访,一个热情招待,一个戏说姓氏,一个巧妙应对,这就是有趣的文言小故事《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2. 像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出示小古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1)捕捉文中表示人物的字眼,抓住人物的行动而停顿读好文章 (2)一说一读,合作理解。 3.积累名言,推荐阅读 小结:说话有礼有节,让人舒服;说话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说话风趣幽默,让人佩服。难怪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世说新语.言语》中还有很多像杨氏子一样会说话的小孩儿,推荐大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课后阅读这本书,做一个腹有诗书、胸有善意、会说话的孩子。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杨氏子 杨梅 君家果
甚 聪 惠
孔君平 孔雀 夫子家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