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九俊的《诗意的光亮》读书心得
作者:htxxzyt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78  更新时间:2024-01-25 13:29:03  文章录入:htxxzyt  责任编辑:yyjyz

《诗意的光亮》之课堂气息的读书心得  

                                朱亚婷  

杨九俊老师在《诗意的光亮》这本著作中写到了课堂的节奏美,他提到节奏美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确实有着一种看不见的节奏,这种节奏从教师进入教室里就有了,反观我们平时课堂中,在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的到来,心里或许期待这节课要上些什么,是哪个老师来教,因为我教的是一年级小朋友,他们对于看课表还不是那么熟练,所以这也给他们带来一种不确定未知的上课期待。  

记得有一次,由于班主任事务繁多,当天没来及对教学课件进行非常熟悉的理解,教学新课时我双眼直盯着黑板上的内容,在课堂上相对来说忽视了学生,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没有很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上完这节课后,事后反思就觉得觉得学生呼出的气息与我呼出的气息不一致,自我感觉在此次课堂中的气息很乱,所以课堂的组织纪律就不是很好,有点失控,节奏上学生每个人都自顾自地说话,可想而知这节课教学效果就不是很好,教学重难点没有得以很好地实施。另一方面,当我自信满满地走进教室时,一切都准备好了,包括上课的饱满状态以及对教材的认真解读后,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稳而不乱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课堂教学效果便有了提升。因为这一时间教室里的气息是由我决定的,由我掌控着全局,虽然刚进教室时个别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但绝大多数学生安静下来后,我能察言观色到孩子们和我的气息能保持一致了,即学生呼吸的气息和我的气息能同时在同一频率上,一呼一吸,保持整齐,这时的我内心一丝欣喜,因为教室里的““师生气息整齐后,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气息彼此融合,每个人的呼吸都深沉而起伏,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可以成功的。可以说,教学开始之初教室里气息就决定了此后的一切,因此教室中的气息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教师的气息是动态的,学生的气息也是动态的。比如在我们上新课导入时,不管是谜语式导入,还是谈话式导入抑或是情境式导入或是视频导入等导入方式,我们都需要快速地把学生的思想思维从课外引到课堂里,此时学生的气息是随着教师的气息而动的;课堂中,在学习新知识时,尤其是本课的重难点时,教师的气息要慢下来,突出重点,慢慢引导学生去接受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思维进展变化过程,让孩子经历由接触、认识、剖析、重构、理解、接受新知识,进而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和语言表达上慢下来,让教师的气息与学生的气息保持彼此融合,这样的教学节奏是合适的。但是面对课堂中的结尾以及非重点处,教师的语言可以快一点,让学生的思维也处于最佳兴奋状态,课堂教学快慢节奏得当,教师与学生的气息能保持同步进行,那么就可以形成一种课堂节奏美。  

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气息该怎么彼此融合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体教育更能起到作用,比如在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我们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会带动其他不想发言或不敢发言的同学,从而影响启发这些学生思考或是参与到讨论中。这时我们会静心发现原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有气息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放手让学生发言或者讨论,让他们的思维能够得到理解与被接受,即使他们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但最起码学生得到思维的发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与收获,在学生心中荡起一丝涟漪,在这样的情境下,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呼吸,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节奏的气息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师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气息与学生的气息一致,学生与学生的气息保持一致整齐后,形成相应的节奏感,我相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