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4 更新时间:2022-06-29 14:43:44 文章录入:yuouping 责任编辑:jljh | |
|
|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在综合应用及实践活动解决“购物”里的简单问题,加深对人民币及其币值的认识;能在模拟购物活动中成功“购物”,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2、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里的数学,了解购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有条理思考、实际运算和整理活动结果的初步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热情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人民币。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关于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呢? 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认读。 (2)“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复习1元=10角,1角=10分。 2、揭示课题:看来小朋友们对人民币的认识都掌握的不错呢,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去逛逛小小商店吧。 二、观察商品,提出问题 1、观察商品及价格。 引导:小朋友们看,商店里有很多的商品,这些商品是什么呢?它们的价格又是多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提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件商品,它的价格是多少?在这些商品中,最贵的是哪一件?它的价格是多少?最便宜的呢? 2、提出并解决问题。 (1)乐乐要买一本成语词典和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呢? 交流想法:10+35=45(元) 大约要带五十元。 提问:带40元行吗?为什么? (2)选两件最喜欢的商品,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3)欢欢有30元钱,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交流想法:20+11=31(元) 31>30 30元不够。 3、小结:购买商品,一要看清价格,二要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三要想想带的钱够不够。 4、解决综合性问题。 老师带了50元,想给女儿买生日礼物,如果买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买些什么? 提示:分类思考。 (1)如果不把50元都用完,可以怎么买?(买一件、买两件、买三件......) 50元最多能买多少件不同的商品?4+5+6+8+9+10=42(元) (2)如果把50元全部用完,又可以怎样买?(买两件、买三件、买四件) 追问:用50元可以买些什么,关键是看什么?(50元够不够) 指出:我们购物时,要注意自己一共带了多少钱。选你需要的商品时,要想想带的钱够不够。 三、运用知识,参与实践 1、创办商店。 小朋友知道了购买物品需要需要注意什么,就可以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商店里的商品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准备。 出示商品:这是欢欢准备的,她准备了这么多的商品,老师想买一串香蕉,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怎么办呢? 指出:商店里的商品都是分门别类摆整齐的,所以我们要给它们分分类。(食品、服装、日常用品、学习用品) 问:买香蕉,去哪里? 整理好商品后,还要给商品贴上价格的标签。 2、明确购物活动要求。 3、模拟购物游戏 指出:要注意礼貌用语,明确营业员和顾客的注意要点。 学生小组合作,模拟购物游戏。 四、活动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小小商店模拟游戏之后,就可以到真正的超市进行购物啦!带50元钱去帮妈妈买一些蔬菜水果,帮自己买一些学习用品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