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积的奇偶性
作者:zhumin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10  更新时间:2021-06-23 21:35:13  文章录入:zhuming  责任编辑:jljh

教学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一是初步探索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第二部分是探索几个数和的奇偶性;第三部分是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整节课结束,我自己的感觉是,学生探索规律部分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由于是活动课,一节课的时间,探索三个部分的规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点高,学生短时间内探索不出来,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提问,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对规律的感受不深,效果不好。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活动课要回归到数学生活中,例如:得出任意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结论后,应该运用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的页码的和,这样的生活中例子比较好;  

二、上课时不能太急,为了得到结论,不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一味追求最后的结论。  

三、整节活动课太单一,探究的太多,可以把它进行归纳。  

四、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用圆圈来圈出奇数的个数,这样更直观的看出奇数的个数与和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  

五、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时,一般是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题例,让学生对其观察、比较,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这种归纳推理的方法,无疑有助于学生“知其然”,但并不一定理解“所以然”。因此,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在归纳出结论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悟”出结论背后的“道理”,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如何准确判断“和的奇偶性”,还是要从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着手。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因为每个偶数都含有因数“2”,所以它们的和也必定含有“2”这个因数,因此它们的和必定也是偶数。由于任何一个奇数与偶数只相差“1”,所以任意两个奇数可以合并成一个偶数。若干个奇数相加,如果是偶数个奇数,两两配对,结果还是偶数相加,和则是偶数;如果是奇数个奇数相加,配对之后必然多出一个奇数,和则是奇数。  

六、同样,“积的奇偶性”规律也是有道理可讲的:因为无论几个因数相乘,只要其中一个因数是偶数含有因数“2”,它们的积必定也含有因数“2”,积一定是偶数。如果这些因数全是奇数,因为这些奇数不含有“2”这个因数,它们的积自然也不含有因数“2”,积则是奇数。  

这也就让我思考,对于公开课教学时间的把控和让孩子们自我探索时间的分配问题上得多下功夫。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许多细节的把握、许多环节的设计、许多问题的引领……都值得反复推敲再推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