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 |
作者:wuhon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71 更新时间:2021-02-04 20:13:55 文章录入:wuhong 责任编辑:jljh | |
|
|
吴红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是落在地上的小葫芦,我是种葫芦的人,你想对我说什么吗?引导学生说话,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但有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应该引导好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板书都是汉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如果能换成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具体形象的感知,结合图画让孩子在板书中理解寓言意义,这样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