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听课心得)
作者:王丽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989  更新时间:2020-07-06 10:40:39  文章录入:wlh710308  责任编辑:jljh

白桦(听课心得)  

王丽慧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 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高洁、挺拔, 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

学习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外,还要去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无锡市尚贤教育集团袁俊芳上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品读整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查找资料、拓展延伸”“书写赞颂词,指导写作”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设计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教学的难点,袁老师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诗意。比如“毛茸茸的枝头”,孩子可以想象枝头挂满雪花那毛茸茸的可爱的样子。“在朦胧的寂静中”, 要想象在一个雾气弥漫的黎明,万物被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棵白桦笔直地站在那里。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

2、教授抒情诗,要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 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上课导入语,袁老师这样设计:有这样一棵树, 它优美如画;有这样一棵树,它独特潇洒。它不喜欢热闹,钟情寂静的黎明;它不喜欢张扬,宁愿悄悄地绽放。它是一棵树,名叫白桦; 它也是一个人,名叫叶赛宁。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不一定全懂,但是却能感染学生,因为教师在设计时倾注了真实的、强烈的感情。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