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反思 | |
作者:缪莉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38 更新时间:2019-06-27 15:46:44 文章录入:mly 责任编辑:jljh | |
|
|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本课教学重点是认识1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通过多种方式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反复的叙事特点。提取相关文本信息,对野牛和其他动物们遇到事情时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 (一)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由于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所以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字词,检查课文朗读的情况。我先后出示了“熟了、高高的、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可怕极了、热闹 、逃命、最后、一边跑一边喊、一个跟着一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通过学生的各种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串联生字词来初步掌握课文的大概内容。抓住“一个跟着一个”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在第一课时教学完词语和检查完朗读情况后,我教学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抓住“熟了”、“高高的”、“可怕极了”,体会木瓜掉落的声音很响和兔子心理的害怕,抓住“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和兔子的语言,感受小兔子很害怕,通过情境体会、演一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趣味的画面中(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一边读课文,一边梳理故事情节,在教学时我希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使他们由读课文、看图片,进入悟境。在整个环节中,我一直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收放要做到及时。 (三)生字教学。在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吓”“怕”、“跟”、“羊”,老师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在语文书上练写。 不足之处:词语量过多,词语检查时间较长,学生识记水平已经有所提升了。 改进措施: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改变教学内容,词语的教学不可占重过多。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在课堂上,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后在这方面还需要多看书,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有趣、高效的课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