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思考
作者:xxzzz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71  更新时间:2018-06-29 15:45:56  文章录入:xxzzz  责任编辑:xxzzz

《水》教学思考

201806

整堂课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开放性问题展开教学。深入反思,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抓住中心问题自学自悟,合作探究,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在学生互动学习的基础上,我再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二、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班很多学生已能够紧扣文本进行学习,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谈感悟。如从“排队挑水”场景中的“一个村子”、“十公里”“一个小时”等数量词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从“一勺水解暑”场景的“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体会到人们对水的珍惜等等。通过引导,从“倾注”四个“滑”这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勺水带给作者快乐舒服的感觉,母亲的疼爱……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水是最珍贵的东西。

三、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快速读、默读、个别读、齐读、引读等。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如让学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时,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再让学生有感情的读。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一堂课要想达到完美,是很难的,即使设计再好,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这是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在让学生概括文章中的两件事例时,没有做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教给学生学习概括的方法。对文章的类型没有仔细研究,改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做到有针对性。

2、用ppt课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如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更实用,能把学生的感悟深的字词句及时画下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生生、师生的互动。

3、设计的诗,没有出效果,朗读也较仓促。没有考虑好设计的目的,只想出彩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