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写结合课
作者:xw70011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48  更新时间:2015-10-29 12:59:48  文章录入:xw700116  责任编辑:yyjyz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其中含义,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难点)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重点)  

4、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选择迁移运用于实践活动,读写结合给高尔基写回信。  

教学准备:课件  

1、范读带、配乐带  

2、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填空式导背片段、名言警句书签若干。  

4、学生人手一张信纸(或书签),课前了解奉献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引疑,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读题后问:请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  

3改“和”为“爱”,带问听范读(录音带),思考:  

圈画出表现父子间深情的语句  

二、双向体悟父子情深  

(一)感受父爱子  

1交流后相机出示句段  

a:最后三节“信的内容”(初步说出“写信教子”随即板书即可)  

b:赏花细节,品味第45自然段  

1)个别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春景图,其余学生闭目想象;  

2)交流所感后,配乐个读比赛,出填空导背;  

3)出图练说:进入高尔基的内心世界,想象高尔基边赏花边会想些什么?(点评激情导读:你们真能体会一位父亲的心,思子心切,见花如见子啊!)  

4)过渡:这样的彩霞这样的花,这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仅仅是因为花美高尔基才流连忘返吗?(相机板书“栽花赏花”)  

2、感受“子爱父”,回读第23自然段。  

A默读圈画。  

B朗读表达理解,抓“只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  

C师引读,创情境再练句式。  

“人间最美的莫过于亲情,儿子从苏联赶到——前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但来到爸爸以后,——临走时,儿子望着——仿佛——,——多么——。  

3)板书:  

过渡:因为课文不单写高尔基爱儿子,也写了—所以课题是——(要求读好题目,让师感受父子情深)。  

三、深化“爱”,感悟信的内涵,内积外吐。  

1、课文不单讲了父子之间的亲子之爱,还将着爱推而广之,使它更广博、宽泛,读读作家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  

1)小组内讨论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的想法;  

2)有疑难的大胆提出讨论,合作解疑。  

3)把搜集的资料灵活用一用。  

2、学生讨论,巡视解疑,渗透“奉献、索取”、“崇高伟大”、“有益社会”的等理念。  

3、交流解惑  

1)美好的东西“——可以说花,等给人类赏心悦目感的事物。(追问“还可以”使人愉快的还可以是奉献、帮助、付出关爱等。)  

2)明明种庭院里怎么说在“岛上”留下鲜花?  

(留给更多人们欣赏、爱美之心人皆有。)  

3)“要是……无论……都……琢磨愉快呀!”“给”永远比“拿”愉快……  

就是说时时处处想到什么?做怎样的人?  

(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的感受。  

出名言赠送:  

给予是快乐的。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比亲情更崇高、伟大的是有益于社会。  

4、情境导读(配乐,闪现父子写、读信镜头。)  

信带着花儿的芳香,带着父亲的谆谆教导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瞧,父亲在说——引第7段;听,儿子在读信——引第8段;两人都深深感受到)引第9段。  

5、引背:这么意味深长的信,这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想不想记住它作为座右铭,自由选记1节——8节,交流反馈,鼓励为主。  

6、迁移选择倾吐  

1)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2)出选择性作业。  

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教学反思:  

一、厘清课文脉络,明白其中道理  

这篇课文,讲的是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写信这三件事情。读来使人感到父子之间有着浓浓的亲情。儿子爱父亲,通过栽花这一段体现,为了让父亲欣赏到美丽的鲜花,儿子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花;父亲爱儿子,从赏花与写信这两件事体现出来,怎么样让学生感悟到父子之间的爱呢?子爱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父爱子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先指导学生理解在文中两次出现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去体会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  

二、结合身边事例,畅谈亲身经历  

学生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体会给和拿这两个字的深厚内涵。感受人世间真挚的爱的艺术,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真爱艺术。感受高尔基那浓浓的爱,他爱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知道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三、注意写信语气,体悟父子情深  

高尔基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一封信,不仅教育了儿子,也启迪了读者。但愿“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名言伴随你走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每一处,伴你一生健康成长。我们的父母无私奉献多年,从不以拿为借口要求回报,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给的快乐,从身边的事,从至爱亲情做起,感受人世间真挚的爱的艺术,给的艺术。  

每个学生争做高尔基的儿子,代替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回信。可以将自己做孩子的经历写进去,以便真切地表达父子情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