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平等、爱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是由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著,雅斯贝尔斯是公认的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对当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该书以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视野,引导我们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他以其独特的教育本质观为理论基点,对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类型、教育的过程、教育的功能、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大学的观念和任务等进行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阐述和建构。“自由、全人、平等、交往”等是体现在书中、反映作者教育理念的关键词。该书可以看做作者对德国教育的反思,同时我们可以一睹欧洲教育发展的一些脉络,对照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有启发意义。
对于我这个刚接触教育实践的新老师来说,本书的教育理念与态度为我今后的教师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不再迷茫,而是充满斗志。在书中,雅斯贝尔斯的一些观点让我为之振奋,我也希望成为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的的关系,用真诚关爱学生,用交往而非训练制器的态度来教育学生。
一、全人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方式有三种:一是经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本人毫无创新精神,教材内容已成为固定的形式。它的弊端就在于“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二是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这两种教育的方式都扼杀了教育中的人的个性,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三是苏格拉底式教育。雅斯贝尔斯是很欣赏这种方式的。他认为在这种方式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师生都可自由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精神助产”方法,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唤醒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永无比境的过程。对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探索道德的,因此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单单地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其整个精神得到生长。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式教育适合全人的培养,应予提倡。可惜的是,经院式教育传统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
我也曾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探求知识渴望。自己在教学中可能对于教案按部就班,没有去唤醒学生的潜在的力量。记得在一些课堂上,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故事的解读甚至比我还到位。他们会从图片中看到我所忽视的东西。因此我开始审视自己,不应该高高在上,应该把自己放低,看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让他们去探寻世界真理。
二、平等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把教育方法分成二个层次。第一种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他认为“训练是一种心灵相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真正的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年轻人“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慈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耳提而命”,教育绝不是一种权威,不是役使,不是教训,甚至也不是“塑造”,更不是任意的“改造”,必须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只有如此,教育才可能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中的启发诱导才有内在的基础与可能。
育人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而非把孩子训练成机器。教师不是权威,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高级动物,教师是一个智者,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同时我们的孩子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他们需要我们爱的滋养与培育,而非是努力地施肥,拼命的促使其生长,应该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自由的环境,需要视他们为生命独立的个体,相信他们自己的创造。
三、爱的教育
关于爱的教育,他认为,“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中的重要一维。”教育要以“爱”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要“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雅斯贝尔斯把“爱”放在了文章开头,成为“人类必须的文化环境”,可见其对“爱”的重视程度。在十二章《教育与文化》中,他明确指出,“爱是教育的原动力”。首先,他认为,只有“爱”,才有人。“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眼中显现出来,因为爱不是盲目的,它使人的眼睛明亮。”其次,爱能够使人达到“存在”的意义之境:“爱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他超越了感官的直观。”最后,他归纳了“升华、实现潜能、成为你自己是爱的三个维度,同时,又是爱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番关于爱的教育的观点让我深思: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爱在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你亲亲的抚摸孩子的头,他就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也许只是你不经意的赞美,孩子就会一直视你为最美的老师;也许只是一次简单的提醒,他的人生却可能因此而改变。因此,对于孩子来说,爱的存在激发孩子实现潜能的最大可能。
什么是教育,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与学生平等相待,更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你的教育去唤醒别人去教育自己,这样才能让别人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并拥有独立和自由的意识,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