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喙鸟导读设计
作者:qiuq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08  更新时间:2016-04-19 8:25:26  文章录入:qiuqin  责任编辑:jljh

断喙鸟导读课设计    

阅读目标:    

1、了解本书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初步读懂这个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情故事中的断喙鸟与流浪汉,初步感悟他们之间的爱与关怀。    

2、了解绘本的有关知识,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学会观察、想象。    

3、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绘本、题目、作者、画者。    

1.展示书,观察:你发现这本书跟平常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交流:以图画为主,配以少量文字,这样的的书叫什么书?图画书,专业一点,叫绘本。绘本中不仅要阅读文字,还要观察图画,每一幅图都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我们可以试着从图中想象故事,然后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美妙的想象。板书:绘本阅读 观察 想象 交流    

3.这本绘本的题目是?指导写:喙。意思:嘴,特指鸟类的嘴。解释一下题目。    

看着题目,你脑海中闪现了哪些问题?(这只鸟是怎么会断喙的?断喙前是怎样的,断喙后又有怎样的遭遇?)    

4、简介这本书的作者和画者    

作者:(美国)纳桑尼•拉胥梅耶 画者:(澳)罗伯特·英潘 译者:艾斯苔尔    

纳桑尼•拉胥梅耶,美国知名作家。二十五岁那年得到了患精神疾病、离家多年的父亲的死讯,从那之后开始追溯父亲流离街头的那段岁月,以及父亲时而平静时而颠狂的內心世界,並撰写成《当天使穿着黑衣出现》一书,于2000年荣获费城精神健康协会颁发的和平钟奖。    

罗伯特•英潘,澳大利亚知名插画家。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艺术研究所,作品具有强烈的再现风格,以细腻写实的画风叙述故事和潜藏的意义,传达作者想说的话,并且融入他对儿童、土地与大自然的丰富情感。曾为《金银岛》、《皮诺曹》、《彼德•潘和温迪》、《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境》等经典作品插画。所获荣誉:    

198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    

1989年,获澳大利亚多龙金奖    

2007年,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    

著名学者杨思帆曾这样评价:    

画家特意对相关背景资料进行了仔细的收集考证,将流浪汉的样子画得与作家的父亲格外神似,把作家对父亲的一片深情凝聚于画面。仔细看,流浪汉周围其实并非单纯的空白,还有很多凌乱而微妙的刮擦痕迹,仿佛隐隐地诉说着流浪汉的伤感与寂寞,和年幼麻雀一样的伤感与寂寞。——杨思帆插图艺术研究者、图书艺术指导、儿童阅读推广人    

从这段书评中我们可以知道,书中流浪汉的原型就是谁?作者的父亲。是的,作家是怀着对父亲的一片深情在创作,而画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能画得如此惟妙惟肖。    

二、读绘本内容    

1.看封面:封面上有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瘦弱的,饥饿的,可怜的,最特别的地方是断喙)这是一只怎样的手?(粗糙、指甲开裂、又脏又黑)这是谁的手呢?猜猜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书的封面与正文之间有一页是空白页,这叫环衬。前面的叫前环衬,后面也有一张,叫后环衬。猜猜它有什么作用?(激发兴趣,留有思考的余地)    

3.环衬后正文前的一页叫“扉页”,上面写着书名、作者译者、画者、出版社等。作者把这本书献妻子。    

4.图文结合了解故事:    

1:曾经,有只年幼的麻雀跟他的朋友一起,住在一座绿色公园的大树上。    

1:这棵大树怎么样?阳光下,大树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是鸟儿温暖幸福的家。    

2:每天早上,年幼的麻雀和朋友都会飞到公园附近的露天咖啡馆……    

2:看枝头上的这只麻雀,它长得怎么样?身体丰满结实,背上披着红褐色的羽毛,爪子牢牢地抓住树枝。它的喙坚挺有力,眼睛又黑又亮,炯炯有神。它凝目注视,自信地立于枝头。健康、优美而矫健。    

3:年幼的麻雀十分迅速。它飞翔的姿态优美,停落的动作敏捷,总能抢到最好的面包屑。    

3:这只麻雀与它身后的麻雀相比,显得怎么样?更敏捷,更矫健,更自信,更有力,更健康,更美丽,更有生命力。其它麻雀都很羡慕它。    

4:一天早上,……发现他的喙在睡觉时竟断掉了……    

4:尽管这只麻雀还是像以前一样姿态优美,动作敏捷,可是有一个地方不一样了,那就是什么?这对麻雀来说,真是致命的打击啊,他不能顺利地啄起面包屑了。这是多么可怕啊!你看它,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树枝上,也许它在想什么?……是啊,它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自己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命运为什么就这么难以预料、不可捉摸呢?    

5:其他的麻雀并没有帮他们的老朋友。想象:其它的麻雀为什么不帮他们的老朋友呢?学生想象之后读完本页文字。    

5:请看它的断喙,看到它的断喙,你心里有怎样的感觉?(可怕,同情)你觉得麻雀的眼睛里流露着怎样的情感?(疑惑、难过、痛苦、无奈、悲伤、孤独……)    

6:一天又一天,年幼的麻雀越来越瘦,也越来越虚弱。……一些食物。    

6:看图,你觉得,朋友们会分给他食物吗?(图上的鸟低头垂尾,目光暗淡,胸膛凹陷,双腿枯细,无力又自卑)    

想象之后读:但是太迟了……一点儿都不像。    

7:年幼的麻雀太饿了,他甚至向……    

7:人们也忽略他的存在。他此时变得丑陋、肮脏、渺小,瘦骨嶙峋。与图2作比较。    

分别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    

以前:丰满结实 坚挺有力 又黑又亮 炯炯有神 自信健康 优美矫健    

现在:羽毛暗淡 双腿枯细 丑陋肮脏 瘦骨嶙峋 战战兢兢 颤颤巍巍     

8:又是一个晚上……    

8:一块超大的面包屑。这只麻雀安静地走向那块面包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为它感到高兴,因为它终于有一点食物了。又为它感到担心,怕它不能顺利地啄食。)    

9:突然,一只手出现了……    

9:图上只有一只手,这是一只怎样的手?这只手正捡起面包,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    

10:仔细看着陌生人……    

10:你们看这个陌生人,他是怎样的形象?(乱蓬蓬的头发,浓密的胡子,干裂的嘴唇,悲伤而无奈的眼神,茫然地望着远方。瘦弱的身体,又脏又破的衣服,衣衫不整,凌乱不堪。    

文中说:陌生人也有一个断喙——只是在心里,别人看不见。你觉得,陌生人的断喙指什么?(联系作家的父亲,可能是精神方面的某种疾病,他自己无法控制,可能是深深的悲伤,绝望,孤独,寂寞……)    

11:陌生人低下头,看见一只……    

11:陌生人在干什么?小心地呵护着麻雀,眼神里满是怜爱。    

文中说“我们是同类啊”,你觉得他们是同类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悲伤,孤独,无奈,是弱者,需要别人的帮助和保护)    

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同类,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两个可怜的弱者,互相陪伴,互相温暖着对方。你看,连画面的颜色都从前面阴冷的青色和黄色变成了带着暖意的红色。    

12:年幼的麻雀又一次唧唧叫……    

12:你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一只手上,稳稳地站着瘦小的麻雀。那只手,正温情地抚摸着麻雀的尾羽,好似在对它说什么?但很明显,这只麻雀的羽毛,已经不那么暗淡凌乱了,它正恢复着健康。它正转过头来,眼睛深情地望着什么?它好像在说什么?    

这幅图,正是这本书的封面,它传递着关爱,传递着温暖,传递着生命中的爱与希望。    

13:那一刻,所有的路人……    

13:流浪汉和小鸟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能够听懂彼此的语言,走进彼此的心灵。他们旁若无人地穿过街道,路人觉得很惊异,其实他们并不理解流浪汉和小鸟的关系。你觉得他们是什么关系?(互相温暖彼此,相依为命,相惜相知)    

14:那个晚上,他们在公园的小长椅上……    

14:他们在长椅上沉沉入睡了……从环境上看,他们还是很可怜,没有舒适的房间和柔软的大床。可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他们却生活在“一个没有断喙的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安宁的世界,幸福的世界,相互慰藉的世界,温暖的世界)    

3.故事结束了,可又好似没有结束。第二天醒来,流浪汉与断喙鸟又会到哪里去?又会遭遇到什么?又是怎样面对的?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流浪汉和断喙鸟,你又会怎么对待它们?这都有待于我们去思索猜想。    

三、概括故事内容    

1.回忆一下,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谁能会简洁的语言来讲一讲?    

本书讲述了一只原本飞翔姿态优美,抢食动作敏捷的年幼麻雀,有天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的喙竟断了,变得无法啄食。他的身体日渐消瘦,同伴也因为害怕而纷纷远离他,客人也不懂得他的难处,因此落入绝望的深渊。后来,一位流浪汉捡起一大块面包,并且保护小麻雀吃饱。流浪汉和小麻雀相依相伴,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书中最打动你的是哪幅画面?为什么?    

四、谈谈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初步感想。    

板书    

绘本    

断喙鸟 流浪汉 (弱者) 阅读    

好朋友            观察    

互相温暖 相惜相知      想象    

交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