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 |
作者:王丽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21 更新时间:2015-12-07 14:46:37 文章录入:wlh710308 责任编辑:yyjyz | |
|
|
教学目标: 1、以《狐狸和葡萄》一文为例,使学生掌握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 2、学生通过例文发现、总结伊索寓言的特点。 重点:阅读方法的指导。 难点:联系文字品味人物形象。 一、 导入 1、我们学过《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两则寓言故事,你知道是谁写的吗?(伊索) 你对伊索了解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前言和扉页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这本书以及作者。 学生快速默读前言和扉页,边读边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后交流。 3、小结:扉页和前言为我们打开了走进伊索寓言的大门。 二、 以《狐狸和葡萄》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一读故事,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读一读屏幕上的文字,想想这段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几个方面概括故事。 这是读好寓言的第一步:一读故事,了解内容。 2、“二读故事,走进人物” 光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得细细品味故事里人物的形象。 ⑴再读故事,边读边思考:①什么样的葡萄?(晶莹剔透——追问这个词说明什么②看到葡萄后,狐狸有什么样的反应?(文中相应句子显红) ⑵谁知道这个时候的狐狸有什么想法?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直流口水”:神态 “连窜带蹦、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动作 小结: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人物内心,正是这些表示神态和动作的关键词把狐狸想吃葡萄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个别读。 ⑶狐狸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的结果呢?引出狐狸说的话。 狐狸说出的话和刚才的想法截然不同,从中你能看出来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表里不一、自欺欺人、虚伪) ⑷通过第二遍读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这是读好寓言的第二步:二读故事,走近人物。 3、“三读故事,感悟道理” ⑴故事到这里讲完了,这篇寓言有没有结束? 指名读结尾。 这个结尾揭示了故事蕴含的道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一句话“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齐读结尾的道理。 ⑵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学生交流) 如果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⑶小结:我们要为成功找方法,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这正是寓言的力量,通过别人的故事促使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 这是读好寓言的第三步:三读故事,感悟道理。 4、阶段小结 通过学习《狐狸和葡萄》这一篇例文,咱们总结了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 一读故事,了解内容; 二读故事,走近人物; 三读故事,感悟道理。 三、自读寓言,小组合作交流 1、四人小组合作,从《蝉和狐狸》、《蚊子和狮子》、《两只青蛙》这三篇寓言中,任选一篇,运用三步法进行阅读,读完后,小组之内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阅读成果。 四、 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1、法国诗人拉封丹说过:“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讲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结合读过的伊索寓言,你能发现文章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结构:故事+寓意)伊索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的典型。 2、看看目录,关于故事的主人公你有什么发现吗? (主人公:以动物为主) 3、这些动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作者把他们当成——人来写。 (写作方法:拟人、比喻) 4、这些2600年前的寓言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有趣、好玩、耐人寻味)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既掌握了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还发现了伊索寓言的显著特点,收获真不小。 2、《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吗,都寄托着教训和哲理,它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咱们课后有必要再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展开全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