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题外话:
(一)不难记得,曾教过的一个名叫杨钰萱的学生,现在估计在上高二了。有一次碰到她妈妈,交流时谈到,女儿回来讲,那时我最喜欢听郁老师上晨会课了,到现在郁老师所讲的都能清晰记起,时常萦绕耳边。我当时哈哈大笑,真的啊,真还有点小激动!短短的十分钟晨会既然是学生最爱听的。亲其师,信其道,设想这位学生是怎样的一位学生了,当时她是班级里的班长。
(二)现在也时不时的听到身边人对我夸奖,说什么成绩般般的学生只要我教了,总有很大进步,总能取得好成绩,自我感觉家长也对我蛮信任的,固然有点小夸张,我哪有那么神啊!但细细想想,我每接到一个新班级,我很注重习惯思想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了,思想觉悟提高了,班级氛围浓厚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升了。所以,我觉得教书先交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会课是一天中班主任上的第一堂课,是与学生面对面、心与心交流的最佳时间。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分钟,但它就如一次“精神早餐”,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营养和活力。细算一下,每天十分钟,一周50分钟,一个学期近1000分钟,所以,班主任,你要想让自己以后的工作轻松高效,那就好好利用它。因为我们平时上课,课间,很少能挤出时间来专门思想教育,即使处理一些偶发事件,也是比较匆忙,粗糙,不深入人心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自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自我判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总的一句话,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今后的“不教”。
那么,如何烹制这顿“精神早餐”,做到既可口又营养呢?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力图改变以往晨会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机械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讨论的平台,做到既不泯灭学生活泼可爱的天性,又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和教育。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分三块来谈谈:教育内容,实施模式,注意点
一.教育内容,我把学校规定主题进行了调整,
周一:行规和学习总结。先有红领巾监督岗的负责检查的同学对上一周班内出现的各种情况和现象进行汇报,然后进行总结与反思, 星期一还是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处理日,觉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哪些方面做得好,要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做得差些,要注意改进,今天应该怎样度过,怀着什么样的心情面对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长期坚持下来,就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为班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周二:礼仪教育。做人要从有礼貌开始,所以我们老师要做系统计划,围绕家庭礼仪、生活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展开活动,从用语到行动,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周三:环境常务总结。环境卫生结合我们学校的大扫除工作,开学分配好任务,再提点要求,只要让学生知道你的保管任务经得起检查,没大问题的,所以我觉得不要每星期都讲得。但工作实践让我觉得周三是一周的转折点,此时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周一有所松懈,信息的及时反馈会给学生敲响警钟,指明方向,可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另外可以对下半周的班级工作进行安排,特别是周五的班队课和兴趣活动课,要作提示,分配任务,做好活动准备,让学生知道班内的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周四:聆听心理故事。令人感动的故事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需要学生去发现,去领悟,你的故事,我的故事,大家的故事,所有的故事组成故事会,结合“五小行动”,让全班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体验,这样才能少些冷漠,多些关怀,感恩之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使“五小行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周五:大放松,可以交通知识,可以新闻发布,可以传颂美德,可以美文欣赏,甚至可以舒心的唱唱歌,活跃身心来个表演唱。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学生从小就学着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事件,既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又使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美文欣赏活动就是要学生在选美文、读美文中很自然地提高阅读能力,就是要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美文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同学们就会看到最美的风景,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人间最真挚的情感。
二.上晨会课的模式
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主体需要、意识与价值可以通过晨会课得到实现。为此,我在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善于抓住学生自主自愿的内在要求,让他们参与到晨会课的实践中来,使他们从单纯的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
1、让学生上晨会课
上半年我主要以学生干部为组织对象,鼓励帮助他们主持晨会课,给他们主题,回家搜索资料,让他们想办法组织好晨会,可以优秀成果展示;可以问题讨论式:围绕一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各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形成班级的共识;焦点辩论式:对有不同观点的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明是非;可以新闻发布会:通过读队报队刊(或者其他报刊)上的一些新闻,展开学习讨论,了解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对于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是有相当好处的。在展示他们自身才华的同时,对其余同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促使他们也去看书、观察和体验。这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方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自主晨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能力,逐步实施思想上的相互教育和行为上的相互监督。这个下半年我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晨会,并开展评比。
2、让老师生活在学生中
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认识、纠错的过程。让老师生活在学生中就是让教师同学生们一起面对困难、挑战,同学生们相互勉励,一起搏击风浪。晨会课上我经常坐在学生中间,听他们讲在学习中的困惑、喜悦,听他们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我也把我的生活、学习经历讲给他们听,给他们以启迪,给他们以建议,使他们少走弯路。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的快乐
三.几个注意点
1.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前谋划:晨会的内容一般应提前一周考虑好,在本次晨会结束的时候宣布下周晨会的主题,这样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并准备发言的内容。
另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和信息,在学生交流比较贫乏时进行补充,或在学生交流结束后向他们推荐,使晨会更有广度和深度:
2.选好主持人:主持人是晨会的组织者,责任重大,也应提前选定。由他负责设计好要讨论的小标题、该穿插的节目,有时准备一些小奖章。刚开始的时候,可有意识地请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教给他们围绕主题安排哪些小话题,并传授一些组织、评价的方法。几周下来,其他学生“照葫芦画瓢”,也都学会了主持的方法。这时,就可以自愿参与、轮流担任,不局限在几个小干部身上。这个就是我这学期要尝试的。
3.采用适当的评价激励手段加以强化(这个也是我这学期的设想)
例如:通过组织评比“最佳倾听奖”、“语言优美奖”、“最佳论点奖”、“资料丰富奖”等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围绕主题讨论等好习惯也是晨会的一个重要目的。
4.要关注晨会课教育效果的持续性
晨会要关注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就是要注重晨会的教育效果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例如,对班级中发生的一些现象进行讨论后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以细致的观察了解,并利用另外的晨会进行反馈调整,使教育的效果实效化。
横向成轴,一天一个亮点,点点成金;竖向成线,一个单元一个系列,线线相连;成体成网,包罗万象,网下学生整个世界。既有班级管理,又有德育教育,还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在晨会中,学生是主体、是导演。是演员,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剧务,他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点,至于这本电视剧怎么演,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只要把住方向,别让车子跑偏。当然,要上好晨会课,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因人、因班、因境而异,去探索、去感悟。这样,晨会课才能在师生互动中达到其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