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科研是锤炼教师研究能力的磨刀石,研究力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兼具奉献情怀和钻研精神的教师,方能领略教研之路上的别有洞天,灯火阑珊。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更大程度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学校和教师更大范围的科研培训需求,弥补个人科研能力不足的短板,规范教师专项课题的操作实践,也进一步发挥江阴市教科研带头人与优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启信息化时代培训新样态,有效学习利用江阴市首批教科研序列网课资源,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科研认知力得到培养。
近日,我校语、数、英、综艺组分别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第13周),由教导处安排观摩学习由晨光实小钱军伟老师带来的教科研网课《存在与变革:教师专项课题的锚定与设计》。
听讲座前,学校教科室下发学习方案。要求老师“三个带”,带着问题听讲座,带着课题听讲座,带着诚心听讲座。老师们针对自身研究课题的欠缺和薄弱之处,走进网课课堂。
讲座中,钱军伟老师从“如何锚定课题”“如何收集文献” “如何设计课题”三个板块详细阐述了教师专项课题的锚定与设计,既有理论的高站位,也有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接地气,引领老师们明确选题的标准、注意要素,了解文献检索与整理的方式方法,细化课题实施方案七个方面的思考与撰写。
听完讲座后,老师积极撰写学习心得,畅言收获和感悟。不少青年教师油然而生要在科研之路上下求索的心,挖掘自我潜能的情,形成一种内驱力,从不敢触碰到敢于去尝试需要跨出第一步。何芳老师表示要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要有问题意识,多观察,多思考,多从小处着手。缪莉英老师认为做课题内容要以理论为桥梁,以实践为基石,低到学生中去,才更接地气,更有价值。
本次学习,不仅帮助老师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同时也指引了方向。带着课题而来的老师对专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实践思路,要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
科研之路有往后的轻车熟路,都有之前为伊憔悴的一番折腾。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用心学渔。借教研之石,打磨自身,实现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追慕教育科研上的和美境界。
教科研网课学习心得评比:
一等奖:
缪莉英 朱娅婷 何佳敏 何 芳 陈 梦
二等奖
包玉洁 陈梦婷 陈淑琴 钱梦佳 夏 洁 鱼静娜
袁武炯 赵 丽 顾 烨 陈燕婷 陆丽芳